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评价与历史的价值判断(2)


    指出以往人类活动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的背离现象,并不是说所有情形都是如此。由于历史分析中双向透视法所观察的对象都是同一客体,我们运用这两种方法的目的也都在于认识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越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也就越能吸收历史文化遗产中一切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民主性、道义性的精华,剔除一切腐朽、落后、消极、保守的糟粕。在这里,价值观与历史观得到了深层的统一与高度的协调。这种协调和统一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不管是从历史观还是从价值观上来考察某些历史现象,都应该肯定和弘扬的。如:在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被压迫民族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救亡图存,维护民族尊严和利益的爱国行动和爱国思想;在国家分裂时期,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在反对民族分裂和封建割据势力、保障祖国领土统一完整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历史上劳动大众反对剥削制度和黑暗势力的统治,争取社会进步和自身解放的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以及在这一斗争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古代劳动人民、革命阶级和进步人士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民主思想,包括农民阶级的朴素平等观念、古代知识分子反对君主专制的“无君”思想和向往无阶级社会的“大同”理想,以及封建社会晚期的启蒙思想等;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拨乱反正、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发展经济的社会改革,实行对外贸易、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和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开放政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自强不息、开放豁达的精神。
    此外还有物质生产、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诸方面的优秀成果。
    上列种种,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应作肯定的评价,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属于“我们今天用得着”的“珍贵品”。
    第二,无论从历史观还是从价值观上考察某些历史现象,都应该否定、批判和摒弃的。如:历史上腐朽、没落、垂死的各种剥削制度以及保护这种制度的国家机构、军队、法律、监狱等暴力工具以及种种为这种制度辩护的反动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历史上维护夫权的法律内容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大汉族主义思想指导下,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思想。
    此外,历史上封建王朝内部层出不穷的内讧与政变,各地封建军阀争夺土地、财富、人口和权力的混战,历代祸国殃民的苛政,以及昏庸误国的独夫民贼,腐败暴虐、残害忠良的贪官酷吏,卖国求荣、投靠外敌的卖国贼,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等等。
    上述种种,既是当时社会的秽物和罪孽,又是现实生活的污泥和浊水,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的概括:
    历史功绩的评价与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两种不能等同或相互代替的治史方法。在一些情形下,两种方法观察的结论是相互背离的,而在另一些情形下,它们透视的投影则重迭在一起。因此,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运用双向透视法,从历史观与价值观两个角度去观察历史,无疑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与分析历史现象,从而对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作出比较正确与科学的解释。
    注释:
    ①《列宁全集》1卷143-1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406页。
    ③《列宁全集》2卷150页。
    ④⑥《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78页。
    ⑤《列宁选集》1卷138页。
    ⑦《列宁全集》18卷352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