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良史忧天下,华章鉴家国——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瞿林东教授(20040525)

今年(1998年)7月,我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聆听瞿林东先生的言传,亲受瞿先生的身教。
    瞿林东先生1937年出生于安徽肥东,1967年作为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导师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内蒙古哲里木盟从事历史教学十三年后,调回北京,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工作。回到北京后,他勤奋耕耘,潜心研究,一部又一部充满理性思考和文化反思精神的著作,诸如《唐代史学论稿》(1989年)、《史学导论》(1989年,与人合著)、《中国史学散论》(1992年)、《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1994年)、《史学的沉思》(1994年)、《杜佑评传》(1996年)、《史学与史学评论》(1998年)、《史学志》(1998年)等相继问世,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又在《光明日报》、《文史知识》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许多观点如中国史学的五次反省、历史著述的美学要求、史学家与"良史之忧"等多年来一直被学术界同仁广泛征引。
    瞿林东先生认为,学好本国历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的基础,不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没有爱国主义精神,人的素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行素质教育,历史学是有所作为的。他说,中国的史学工作者,首先要精通中国的历史,要有中国通史的素养。瞿先生39岁从哲里木盟回到北京时,向白寿彝先生请教研究方向,白先生说,当然要研究史学史。瞿先生说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的通史,再回过头来搞史学史 似乎有些吃亏,白先生说,你占了大便宜了。回顾这段经历,瞿林东先生感慨地说,我对白先生的话越来理解越深刻,通史尤其是古代史是研究史学史的基础,对通史没有一以贯之的认识,搞研究很难入门,这是我最大的体会。他认为学历史要好好读一读通史,尤其要读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
    瞿林东先生现在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主持着几项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在培养博士生和从事史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热心扶持有志于史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经常为他们的学术成果写序言、书评,肯定他们的成就,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许多青年学人在瞿先生的指点下,找到了治学的正确途径,很快搞出了硕果。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少数史学工作者为某些现象所惑,提出了史学危机的看法。瞿林东先生对这种看法很不以为然,他对史学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瞿先生说,历史对现实很有价值,有了唐朝的贞观之治,才有了吴兢的《贞观政要》;而有了吴兢的《贞观政要》,才有了后人对贞观之治的正确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讲,史书的价值与天下兴衰并重。他说,在今天,并不是要淡化史学的社会价值,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使史学承担起传播历史文化的重任。史学工作者应当象清朝思想家龚自珍呼吁的"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那样,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良史之忧,就是要有历史见识,有历史感,要有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能力。史学工作者所起的社会作用之一,就是架设一座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因此,史学研究要处理好"求真"与"致用"的关系,做到既不超然,也不媚俗。
    瞿林东先生认为,史学是希望人类社会重视自己宝贵经验的学问,它本身就应当首先重视自身的历史,因此,史学工作者对本学科的历史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清醒的认识。瞿先生非常赞同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章开源教授提出的"史学寻找自己"的观点,认为史学既要回首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史学寻找自己"应当成为开辟史学新方向的源泉。
    瞿林东先生治学态度谨严,为了搞清楚隋唐史学的发展脉络,曾经竭泽而渔,遍搜材料编成《隋唐史学编年》(手稿),他将读书心得及闪现在脑际的灵感,收入《读史札记》和《备忘录》中。从中,可以找到四十多个研究题目,许多后来为史学界传诵的观点的雏形,就存身于《读史札记》和《备忘录》里。在谈到治学体会时,瞿林东先生说:我从1959年进大学至今,对历史学无怨无悔,并且对历史学充满了信心。能为史学研究增砖添瓦,是我平生最大的安慰。这些年的历史学习和研究,使我产生了两个坚定的信念,第一,人生要自强不息,如古人所说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第二,无论是幼稚也罢,理想化也罢,我认为明天总会比今天好,未来总是好的,这是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瞿林东先生认为,史学发展应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联系。他主张要在当前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弘扬历史文化的优秀遗产,努力发挥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他的这种意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史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瞿林东先生为史学振声疾呼的敬业精神,使一些同辈学者深感钦佩。就在我问学于瞿先生期间,瞿先生恰好收到南方友人的一封来信,信中由衷地夸赞他说:"你为史学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的呼唤,声音响彻华夏大地"。这一评价真可谓生动而准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