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恩师之情永难忘


    从1978年至1982年,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在四年时间里,手持教鞭的每一位老师,同窗读书的每一个同学,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秉卷阅读过的每一张书页,都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如果打开记忆的闸门,它们会顿时倾泻成一江春水。但离开母校后,时时牵动感情、处处难以忘怀的,还是母校亲爱的老师们。
    填报大学志愿时,我并没有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可是阴差阳错,1978年我却成为历史系的本科新生。当时的历史系,教学楼陈旧,教学设备落后,图书资料短缺。刚报到之时,我心中顿时有一种怏怏不快之感。可是,开课以后,我便发现,历史系人才济济,十步芳草。在第一学期给我上课的老师中,林志纯老师学贯中西,张亮才老师渊博深邃,高振铎老师纵横有据,詹子庆老师严谨扎实。他们刚刚抖落十年“文革”的风尘,就登堂讲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剪枝育苗,挥洒出一片艳阳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老师们高尚的师德和广博的学识,剪掉了我身上机关干部的骄气和小知识分子的浅薄,使我彻底折服了。面对他们,我才真正理解了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正是因为他们,历史科学领域才风光旖旎,东北师大历史系才饮誉中外,一代代学子们才醍醐灌顶。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引下,我深深地爱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一步一步地走入了历史科学的殿堂。
    我在本科读书期间,学术报告会是历史系的一道亮丽风景。每隔几周,系里就请本系的老师作学术报告,或请其他院校的先生登台献艺。每逢此时,同学们都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聚集一堂,共同享受这道精神盛宴。现在回想起来,学术报告会作为“第二课堂”,对于传播信息、开阔视野和促进学习,都有着不可磨灭之功。我记得,在第二学期,朱寰教授给同学们作《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的学术报告。他讲的核心观点是:研究历史要打好三个基本功: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第二是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第三是外国语言的基本功。先生举重若轻地提出的这三个观点,对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照此办理,受益终生。
    毕业以后,我留在历史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试想,搞史学研究,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拨开层层历史迷雾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和特点吗?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撰写出高水平的专著和论文吗?没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把我们的史学研究推向世界吗?后来,我从教学工作跨越到出版工作,仍然觉得先生的教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吗?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能策划出优秀的图书选题吗?没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与世界出版工作沟通、对话吗?实践证明,先生的观点是生命的体悟、智慧的结晶和研究的硕果,它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我将永远珍视。
    第五学期,徐凤晨教授给我们78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史。徐老师和蔼可亲,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在徐老师的影响下,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系统研究郑观应的思想。但在查阅资料中,反映郑观应思想的重要著作《待鹤仙人诗草》一书找不到,使我的研究无法深入。带着这个问题,一天傍晚,我壮着胆子敲响了徐老师的家门。徐老师知道我的来意后说:“《待鹤仙人诗草》一书是孤本,我在北大读书时曾把它抄录过,我找出来给你看。”说罢,他蹲下高大的身躯,钻到床下,拉出一捆一捆旧书,一本一本地查找。不一会儿,汗水湿透了他的衬衣。见此情景,我实在于心不忍,便说:“徐老师,太费事了,别找了。”徐老师没有回话,还是一本一本地查找,最后终于找出了他二十年前的手抄本,递到我的手上。利用这些资料,我写出了《郑观应改革思想研究》一文,并公开发表。当我把刊物送给徐老师时,徐老师非常高兴,并鼓励我还要进行深入研究。看着徐老师的神情,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的徐老师逐渐幻化成了一支燃烧的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着自己。这历史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每每念及,总有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后来,我考取了徐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他的终身弟子。
    因为工作需要,我要离开历史系到出版社工作。临行前的晚上,我到赵鑫老师家辞行。赵鑫老师和我年岁相仿,是我本科期间的辅导员。朝夕相处的岁月,使我们结下了师生情、朋友情和兄弟情,情深义重。赵老师知道我要离开东北师大后,许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用极慢的语速说:“维革同学,你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需要你,我希望你不要离开。”第二天上午,在历史系的欢送会上,老师、同学和学生们济济一堂,唯独不见已经同意前来的赵老师的身影。不予送行,这是赵老师对我的无言批评。我对赵老师言听计从,唯有这次违背了他的心愿,直到今天,我心中仍有抱愧之感。但从赵老师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东北师大人对东北师大的深情厚意。正是因为有了东北师大人深深的爱,东北师大才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母校情深,老师恩重。东北师范大学是我的文化之母,她给了我文化的生命;历史系的老师是我的人生导师,他们给我指出正确的价值走向。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馨香祈祷:愿母校事业发达,祝老师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