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如何准确把握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这些重大事件与世界的联系中来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是世界史研究者的责任。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越来越广泛地多种联系,要求发展中国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研究,建立包含面更广的世界史学科。这是时代向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者提出的任务。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是后起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历史学界还谈不上世界史的研究,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兴盛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对于推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对外开放事业的需要,也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需要,我国世界史学科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起来。 中国学者用中国人的眼光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世界历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保持着质疑的态度,并且一直在探讨中国学者主张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武汉大学历史系吴于廑教授对世界史学科的对象、范围、主题、途径、主线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看法,他认为:世界历史在前资本主义时代是孤立发展的,只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形成整体的世界史。吴于廑教授在他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条目中指出,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研究世界历史就必须以世界为全局,考察它怎样由相互闭塞发展为密切联系,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这个全部历程就是世界历史”。这个看法的核心是如何从全局上说明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可以把它称之为整体世界史观。这种世界史理论体系,希望突破“西欧中心论”,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荣渠提出了以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作为世界历史理论体系和架构的观点,并且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主张:“新的现代化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为纲,从经济史入手,加强对原始积累、商业资本、工业资本一直到垄断资本的更深入的全面研究。”这一理论模式,在中国世界史学界有相当影响。是否以现代化作为世界近现代史学科新体系的主题,学者间一直存在争论。最新的争论出现在《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第2期上。这期杂志上有学者坚定主张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也有学者反对这一主张,认为“不应该抛弃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主线另起炉灶”。还有学者坚持整个社会形态的交替构成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线索,认为“没有一种其他的历史理论和学说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更加关注人类整体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阐述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是任何已知的其他理论无法相比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在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工作中也应该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在世界史研究和撰写体系中,突破“西欧中心论”,是否意味着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呢?有的世界史学者认为,我国编写的各种世界史教材(包括通史和各种断代史),都是按照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学者认为,这样一种历史叙述方式不能总揽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不可能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我国学术界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态度,努力构建中国的世界史体系,有鉴别地吸取当代国际史学及社会科学一切新理论和新方法,考察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整体轨迹,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由此,有的学者提出了“全球史观”这样的概念,认为“全球史观”这样的概念可以避免用国别史范畴的概念去说明世界史的运行特点和规律的弊病,更加科学地发现和说明整个世界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律。 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者就全球化和全球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史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新体系。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史观”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也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史观的影响力有限,尽管全球化史观已经问世近半个世纪,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基本上还是建立在“欧洲中心论”的历史解读之上。还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史观还存在诸多理论缺陷,最明显的是忽视社会内部的发展。更有学者认为,就如同不存在“文化全球化”一样,也不存在“全球化”的全球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灵中的全球史。 在我看来,在讨论世界史体系、质疑“西欧中心论”的时候,不能犯简单化的毛病。已经有学者指出,“西方中心论”是否成立,并不取决于主张这种理论逻辑的研究者是否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而是取决于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中是否发生过西方作为支配性的力量崛起于世界的历史事实。客观地来看,从曾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角度说,在15世纪以前,世界历史上不止存在过一个中心。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以后,世界历史的中心变成以西欧为主。无论是向世界各地传播资本主义,还是向世界各地同时传播殖民主义,欧洲都曾经严重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是世界历史的中心也不止一个。在很长的时期里,东方社会以中国为代表也还是一个中心。当然这个中心从19世纪中叶起,其地位慢慢削减以至于消灭。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兴起,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逐渐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就有苏联一个中心,资本主义阵营有美国一个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难道不是世界历史上的多中心吗?我们不能否认,在一段时间里,在欧洲发动战争的德国是一个中心,在亚洲发动战争的日本也是一个中心。历史进程还在发展之中,二战后,反殖民主义及民族独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世界历史的中心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美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中心,但是不能说今天的世界只有一个中心。世界历史的推进从来都是在不止一个中心存在的情况下,两个或者多个中心进行博弈的结果。因此,在处理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心问题上不可以太过于简单化。质疑“西欧中心论”或者“西方中心论”,是质疑西欧或者西方作为观察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心的观点,不是否定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个时期,西欧或者西方曾经起过历史中心的作用,是质疑在这种观点下,无视世界历史的其他地区如广大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契机的主动能力和实践。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如何准确把握住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这些重大事件与世界的联系中来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是世界史研究者的责任。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越来越广泛地多种联系,要求发展中国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研究,建立包含面更广的世界史学科。这是时代向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者提出的任务。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中大国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正在形成区别于世界历史上各种发展模式的新的模式。我们正在利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应对来自于世界大国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我相信,中国的这种发展模式,会减轻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了使中国的发展之路走得更为平稳,中国人还需要有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需要更为丰富的世界历史知识,需要对世界历史发展不平衡性的深刻认识。这就要求国家的世界历史教学有更大的发展。可惜,我们今天的世界历史教学还不能够适应这种时代需要。我国的世界历史教学事业,还需要加大力度,还需要扩大规模。因此,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