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我想说点对得起国家的真话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争议”史学家袁伟时归来:我想说点对得起国家的真话 2010年的最后三个月里,已经退休但却仍争议不断的历史学家袁伟时新闻不断。袁伟时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发表的文章,导致“冰点”停刊近两个月。 2010年9月,已经退休的袁伟时教授被《财经》杂志前主编胡舒立邀请回中山大学教书。10月,袁伟时的文章成为人民日报集团下《历史参考》杂志的圆明园专题的开篇文章。2010年12月22日,袁伟时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举行的专题讨论并发表演讲。 著名晚宴 12月15日, 袁伟时在五星级的广州游艇俱乐部举行了80岁生日宴会,宴会上,他当众宣布了去北京与会的决定。 100多名来自广州、深圳和香港当地的名人、艺术家、企业家、外宣办公室官员、记者和编辑参加了这场位于珠江南岸的宴会。 “这是一场在广东省的牛鬼蛇神大集合。”前《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站助理陈思戏谑道。 “袁伟时是民主派的南方旗手。”《香港商报》的评论员毕竟说。 2003年后,在读过袁伟时的成名作《帝国落日 晚清大变局》后,企业家信力建就一直在支持袁伟时的研究工作。 在袁伟时的演讲中,他特意感谢了信力建的支持并向那些因为他的行为而“受伤”的人表示歉意。 袁伟时特别提到了卢可丁(音译)和林楚珍(音译)老师,这两个人曾因为袁伟时在1959到1960年初的中山大学参加反右时的尖刻发言而受到处分。“我当时真心实意认为他们是极端错误的。”说到这里,戴着副金丝边眼镜的袁伟时眼眶湿润了。 随后,袁伟时称自己此次来北京在中科院发表演讲的原因,是之前收到一名学生的邀请。讲到这里,会场里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在2006年,“冰点”就因刊登袁伟时一篇名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文章而被停刊近2个月。袁伟时在文章里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史实,认为主流历史教材对于一些晚清事件的分析存有偏颇。然而,他的文章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哗然,他也因此被称作 “叛徒”。 在文章里,袁伟时描述了义和团运动的破坏性行为。 2006年3月1日,重新发行的“冰点”刊登了中国社科院张海鹏的《再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驳斥了袁伟时的观点,重申了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反帝反封建是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题。 新华社3月2日报道了“冰点”的复刊,并认为袁文“脱离了史料基础,只是个人感想”,是“没有根基的,没有说服力的,经不起史料鉴证的”。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谁在攻击我,可能是一些‘五毛党’或激进分子。”袁伟时说。袁伟时承认自己“不受欢迎”,不过,他可以接受媒体采访。这些采访大多是来自南方报业集团,采访主题涉及媒体审查、新左派主义和时政议题。 “他几乎是(南方)记者的导师,”作家兼媒体观察者杨恒均说。 “所有袁教授的重要作品都是在退休后出版问世的,”袁伟时的助理孙红樱表示,“退休后,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很少受到行政干预。这种独立性在退休前是不能实现的。” 袁伟时每完成一篇一万字的文章,都会读两万字的材料,做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禁忌话题 即便是对袁伟时这般高调发表不同意见的人来说,也并非百无禁忌。应前任《财经》杂志主编以及中山大学现任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的邀请,退休14年的袁伟时在2010年9月重新走上讲台。 在袁伟时给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上,他就明确提出,只讲到1949年,也不会讲到49年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一,1949年以后不是我的研究重点;第二,我不想碰这类话题,它只会给我带来麻烦。” 对那些无法跳过的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课程内容,他都一语带过,只说事实。 “特别不讲毛泽东。”他说,“预先说清楚,想了解就上网自己找去,” “我不太喜欢讲马克思主义。我读了所有马恩列斯的全集,毛泽东的著作能找到的我都看过,但我不太喜欢讲它。” 针锋相对 这一天终于到来,中国科学院的七层气氛有点凝重。 应中科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的邀请,袁伟时提交了有关创新和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论文。 袁伟时的专题研讨会持续了整个上午,在两天的会议期间,只有一个专题讨论。 在长达90分钟的演讲后,超过70名听众参加了自由讨论。 袁伟时说,中国在19世纪的落后,主要责任在我们自己,不是说外国没有责任。 “你的演讲是基于西方体制比中国要好这一前提,这点我不同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提问说。 “在今天,考虑到世界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无止境的扩张,我认为东方的价值体系—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对西方有借鉴意义。” 已退休的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主任葛霆表示,不平等不可怕。“社会不怕不平等,不平等是永恒的。只是怕不公正 – 正是目前国内外的状况。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类似不公正的现象和起源依然存在,最近召开的坎昆谈判大会就是一个佐证。” 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的退休哲学教授苗东升,对袁伟时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我不同意你有关资本主义将一直存在的论断,”苗东升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全世界。” 此时会场要求发言的人不断。在主持人的示意下,袁伟时清了清嗓子。 这是一份来自前任《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的生日礼物。在该作品里,袁伟时被塑造成一个点燃爆竹的人,爆竹上写有“历史虚境”。 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利于科技发展,原因如下:古代中国缺乏财产的保障制度;没有法治的传统;不鼓励年轻人挑战权威,思维方法有很大的缺憾,无形式逻辑;利玛窦《中国杂记》里称,“中国人不懂逻辑规则”,在中国研究此是无前途,只要念四书五经即可做官,这是从社会制度上限制科技的产生。此外,教育不是让人去怀疑、辩论和求证,而是“子曰”,顺从圣人的教导。而很多圣人的话是逻辑跳跃,无论证过程。 73岁的苗东升正好坐在袁伟时旁边。这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乎背对背,目光看向旁边。 研讨会结束后,苗东升说,“袁教授有太多的假设性了。历史有其必然性,历史人物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正确的。” 而袁伟时在研讨会上曾经这么说过:“我都已经80了,还不讲几句真话,那就太对不起生我养我的国家了”。 袁伟时简历 广东客家人,1931年12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1947年考入当地的广州南海高中,曾参加解放广州的地下运动。目睹解放军进入广州城,深感严明。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1950年考进中山大学经济系读本科 1954年成为复旦大学经济学研究生 1957—1976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基本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1996年退休 2003年出版《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又名:《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2004年出版《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2006年 中国青年报下属的冰点周刊副刊因为刊登了袁伟时名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文章而被迫停刊两个月之久。 同年,由在日本的侨报社出版《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由在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晚清大变局》 2007年出版《大国之道》 2010年12月15日 袁伟时预定在广东省增城的举办的生日研讨会被临时取消。生日宴会则无期进行,有100多名宾客到场。 袁伟时荐书 更好了解中国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健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沈志华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帝国落日 晚清大变局》袁伟时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杨奎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关于几位学术大师的片断回忆
- 下一篇:我所知道的李铁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