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2006年9月14日的历史学院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历史学院">历史学院ersonName>教授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家和">刘家和ersonName>先生提出了经院委会讨论决定的“敬业、谨严、同心、奋进”的院训,并对其深刻内涵作了解释。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 刘ersonName>先生谈到,在学校里提起“敬业”,大家一般会认为只是对教师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敬业”一词,出自《礼记·学记》,讲到学生入校后“一年视离经辨质,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可见,敬业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学生应存有的必须态度。“敬”就是恭敬,“恭”是外在的行为,“敬”是内心的活动,心之恭为敬,敬在外为恭。因此,“敬”是极度重视,丝毫不敢怠慢而关乎根本的态度。没有敬业的态度,必然一事无成。“敬业”二字,是历史学院教师与学生立身治学的首要前提。 关于“谨严”,出自韩愈的《进学解》中“《春秋》谨严”一句。正因为《春秋》一书讲真求善,褒贬之处不可随便,所以谨慎严格。谨严是治学的途径,也是一种学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ersonName>先生着意强调,在求真善上容不得些许马虎,必须脚踏实地。正是以《春秋》为典范,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刘ersonName>先生对历史学院师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同心”之语出处有二,一见《国语·晋语》:“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一见《易·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刘先生借与“敬业乐群”比较,指出“同心”一词之含义精深:“乐群”是指集体中无矛盾,这只是“做事情”的浅显要求,还不能体现“做事业”的真谛;真正的大事业,不仅要求集体中的人无矛盾的“乐群”,更要有在自己独立见解上的“同心”。“同心”既保留了个性,又使集体作用发挥到了最大,既体现了集体内部的百花齐放,又促进了共同事业的更好发展。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其深刻含义远非简单的“乐群”可以比拟。 在谈到“奋进”时,刘先生指出,这出自曹植的《蝉赋》,而且从字形上对“奋”字作了解释。“奋”的繁体字是“奮”,其中的“隹”是一种短尾鸟,“大”即是展翅的形象。鸟立田中,振翅欲飞即为“奮”。这就是对历史学院整体精神面貌的要求与期望。同心同德,奋进向上。 “敬业、谨严、同心、奋进”八个字语出经典,联系紧密,丝丝入扣,层层递进;刘家和先生旁征博引,分析精当。院训,是一院精神所在;历史学院的院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大精神在历史学院的延伸与发展,是对历史学院经百年沧桑而历久弥坚的精妙诠释,是一代又一代师大历史人的精神写照,深刻反映了历史学院师生的独特气质与昂扬面貌,它标志着历史学院的师生在立身治学上按更高标准迈进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在院训精神的指导下,历史学院的事业定会迎来更为壮丽的明天!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