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范 良师益友——纪念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家张正东教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5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2009年8月15日下午3点21分,突然接到恩师西南大学张正东教授女儿重庆来电,告知张老师于当日上午离开了,惊闻噩耗,不胜悲痛。当天,我寓居的南昌市的天空本来就一直阴沉沉的,记得接到电话后不久,突然开始雷电大作,素不迷信的我突然觉得,是否是上苍在为我们晚辈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慈父般的良师益友而表达遗憾?是否是上苍在为我国失去了一位外语教育界的具有真正的学者风范的著名学者而悲伤?是否是上苍为我国失去了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学者而悲伤? 近日,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脑海,和先生的交往点滴似乎历历在目…… 除了悲伤,作为晚辈的我等,觉得更应该从老师身上继承一些精神、一些优良的学术道德、一丝勤奋、一丝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对我国学术界不满之声不绝于耳的背景下,我觉得回忆并发扬先生的做人、做学问的精神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 2009年8月18日,时值先生之追悼日,谨以此文纪念先生,并与诸君共勉。 最早得知先生大名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原重庆师范学院上学时,因当时开设了英语教学法课程,可惜当时先生所在的西南师范大学离重庆市区颇远,且交通极其不便,便打消了登门求教的想法,且当时自己一个毛孩子,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前去造次,现在想来,实在后悔。我毕业后服从分配到了家乡一所中学任教英文多年,于2001年借调到地处三峡腹地的万州二中任教高三补习班,在2001年偶然在一同事处见到先生张正东和陈治安教授、李力教授主编、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调查研究结题报告》,对该书爱不释手,但是当地的小新华书店是没有这样的学术书籍卖的,且没有现在非常方便的可网上购书的卓越亚马逊网,于是想到给张老师去信联系购买,虽然我在信中承诺收到书后立即汇款(因不知道邮资),但当时我也想过,一个鼎鼎大名的专家忙得没有时间理会我这五名小卒的购书小事的。不过,我坚信,如果先生有存书,肯定会满足我的请求的,因为我相信,真正的专家学者会很谦虚和蔼,因自己曾阅读世界著名语法学家Michael Swain的一本语法专著时发现其中有个小问题,给出版社去信后即收到了作者的回复并说所提问题已经在修订版得到更改,并随信附了修订版的复印件。果然,先生随即邮寄来了大作,在诚信缺失的时代,我对先生对我的信任一直非常感激。 真正和先生的相识是在我2002年开始到西南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时,先生的工作学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选择西师,且离家乡近也会少花些钱。终于有机会和先生当面讨教问题了,非常高兴。先生虽然年龄不小,和我旅居台湾的爷爷是同年人,但是目聪耳明、思维敏捷,说话逻辑性特强,记忆力也是一流的。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教学我想很多外语教育领域同行都很熟悉,或从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都可查询,恕不赘述,以下就和我先生的接触提炼以下几点。 一. 学术道德 不论哪行,做人都是首要原则,决定了我们的做事的成功程度。在而今学术道德似乎危机四伏的今天,提倡先生为人琐事对我们生者是激励和鞭策。我最欣赏先生的也是先生的高尚做人的境界,兹举一例。笔者的研究兴趣是语言测试,在2006年初完成了一文《语言测试与性别歧视研究对我国高考英语试卷的启示》初稿,想请先生提提意见(考虑到老师高龄,很少用自己的习作打扰老师),先生不久就反馈了一些建议,完善了拙文。在包天仁教授主编、苑琳编辑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决定刊发于2006第10期前,因先生对文章的贡献,我去电征求先生的意见是否合署作者名,先生婉拒了,于是我只能在文末以致谢形式对先生的对文章的贡献表示谢意。如果学界都如先生这般,也许我们中国的学术界会少很多丑闻,中国学者的国际形象会更好些。先生是在民国时期受的教育,民国时期出过大师,而今社会发展了,科研条件更好了,国家经济进步后科研经费更充足了,出的成就在有些方面反而今不如昔,这值得我们的决策层和学界反思。学术道德似乎也可“从娃娃抓起”?如美国SAT写作测试“重要提醒”的第4点:“If your essay does not reflect your original and individual work, your test scores may be canceled”. 可见,对于抄袭之作不容争论地判0分。我国教育测试是否也可引入此条,以让公民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知道应遵守学术规范。在学界整体学术道德滑坡或堕落的今天,提倡先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社会责任感 先生曾参加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审读工作,对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重大正确决策的出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文革后恢复基础英语良性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 随着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仍然牵动着先生的心,耄耋之年的先生,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英语课程改革和标准先生冒着“守旧”的嫌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先生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9期发表的论文《完善英语课程目标的建言》。课程标准的制定意义重大,影响亿万学生甚至几代人的外语教育和评估以及国家的宏观外语教育,其完善将有利于我们把基础外语教育工作推进得更好。 三.淡泊名利、勤奋向学 先生一生一心向学,淡泊名利。似乎流行趋势是一旦成为了知名学者,许多学者选择了或者组织代为选择了从政的方向,既为官又为学笔者并不认为完全不可能,但是肯定会牵扯一个人有限的精力,窃以为一位学者为官是对学术人才的浪费或扼杀,特别是国家和个人都花费了很多时间、财力、精力才培养出来是高学历人才等,学成后如一心从政似乎是对资源的浪费。 先生正因为淡泊名利,才能腾出精力和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较多英语教育方面的论文和论著。我印象中先生发表的最近的文章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之十(总结与展望) 质疑和困惑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力 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应走多元化之路》。在2006,2007年度,先生每年都发表了至少五六篇论文,许多发表于包天仁先生主编的《基础英语教学研究》杂志。一般同龄人都在享受晚年,可先生仍然没有停止思考,一个思考者的脑袋是不会退休的。每次捧读先生大作,我都感高兴,因为至少我知道,先生仍然非常健康。而今,先生虽然走了,但是留给了我们许多许多…… 四.帮助后学 先生在帮助后学方面堪称楷模。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先生的精神鼓励。因为我所在的私立单位工作繁忙,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术工作如读书、写作基本是利用晚上别人的休息的时间。每当感到劳累而欲懈怠时,想到先生如此博学且那大年纪尚坚持读书、看报、学习、写作, 我辈怎好意思懈怠?辛苦耕耘也带给了自己点滴成绩,发表了一些语言测试研究论文,且有两篇被美国ERIC数据库收录,这点成绩的取得和先生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因为各种原因,我现在的主要精力不在科研,而首先要从事养家糊口的谋生职业。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辛勤的工作才能提供学习的条件,在工作之余,仍然会继续在恩师的精神鼓舞下继续为基础英语教育和语言测试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一个自由研究者,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大家对一些问题的重视。 先生晚年出版的几部论文集我皆有收录,多有先生赠送的,最后一本是2007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该书还是先生委托女儿张男星博士(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邮寄给我的。惊闻噩耗的前几日,我还在阅读先生和李少伶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修订版教材《英语教学论》,还寻思给先生提点今后的修订建议,因为其中的部分语言测试观在现在来说似乎显得有点过时了,因为在先生那里是可以坦率提出不同意见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先生却再也听不到我的拙见了…… 和先生的接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和思考,谨以以上部分回忆和随感纪念勤劳一生、奋斗一生、敬爱的恩师张正东教授。您安息吧!您的精神将永远鼓励着我们晚辈,激励着我们一点一点地进步! 2009年8月18日于南昌 (感谢陶百强先生惠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回忆纳忠先生
- 下一篇:郭预衡:恒久不变的师大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