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何兆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史学理论》杂志社联合召开的祝贺何兆武教授80寿辰的纪念会,只是因为何先生坚持谢绝,才改为理论的研讨,何先生自当是会议的上宾,殊不知,会议的当天,何先生突然“失踪”,引起与会者的惊叹。虽然我并不赞成他的临阵脱逃,但何先生一生埋头书案,不计功利,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是他一贯的作风,更何况要一个谦和、淳朴,视荣华如浮云的老书生,当众接受花环,听颂歌,也是太难为了,对此我也甚为理解。他在史学界从来就有德艺双馨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后,是他最先系统地引进国外的史学理论,翻译的史学名著其信、达、雅,在同行中有口皆碑,有的译文成为经典性的名句,被广泛引用。作为高龄的著名学者,笔耕不辍,近年来出版的《历史与历史学》、《历史理性批判》、《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洋洋百万言著作,其渊博的中外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见解,无愧为史学理论的领军人物。可他长期甘当人梯,无怨无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凡是行内行外有学术问题相求的,他必尽心尽力,无私付出,对年青人更是爱护有加。像这样一个忠厚长者面对应得的荣誉,却坚辞不受,怎不使人动情,葛兆光教授说:“像他这样的学者,恐怕再也难找了。”的确,他惠予学术同仁的不仅是学问见地,更有当前最为宝贵的学德和学风。诚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正在发生变化,清高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以清高品评何兆武教授的治学为人,也不尽恰当。但他在言行操守中的高风亮节正如《孔丛子》所说:“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摘自《炎黄春秋》2001年12期)
    何兆武:
    1921年生于北京
    1943年西南联大史学系毕业
    1943—1946年西南联大研究生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现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著作:
    《历史理性批判论集》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西文化交流史》
    《历史与历史学》
    主要译作:
    《西方哲学史》 罗素
    《社会契约论》 卢梭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
    《法国革命论》 柏克
    《人类的家园》 房龙
    《思想录》 帕斯卡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