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沉痛悼念林志纯先生


    我校荣誉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志纯先生于2007年11月14日在其家乡福州谢世,享年97岁。噩耗传来,震惊师生,撕肝裂胆,悲痛万分,无时或已。谨在此向林先生家属陈筠老师及其子女致以衷心的慰问。林先生辞世是我们东北师范大学的重大损失,也使我国世界历史学界失去一位众望所归的泰斗。呜呼哀哉,岂不悲夫?!
    忆往昔,林先生于1950年应国家教育部的聘请,来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迄今已57载。我于1951年留校工作,与林先生相处已56个春秋,相识较深,相知甚笃。我们之间,虽曰同事,但吾始终以师礼侍之,并从多方面默默向林先生学习。林先生为人耿直,性格开朗,心地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比如在“动乱”时期遭到一些不公正待遇,被赶到一个面积狭窄的小楼上层,书籍、报刊、衣物很多,小屋放不下,整天只能在书报堆的夹缝中度日。特别是小楼上没有水,用水必须下楼去提。但林先生对此事并未耿耿于怀,还幽默地对我们说:“陈筠(林夫人)因缺水,研究一水多用,竟然成为‘节水模范’。”一语道出了林先生在逆境中还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他对党和新兴的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了热爱,坚决相信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从心底里愿意接受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他对历史科学极为执着,来校之前本来是国内著名的秦汉史专家,校领导因世界历史学初建,缺乏师资,鉴于林先生英俄文兼通的外语优势,与他商量改教世界上古史学科,林先生慨然应允。其舍己为公、服从革命需要的精神,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赞许和系内广大师生的爱戴。
    林先生极其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几十年如一日。他在国内最先译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各形式》,并公开发表。“动乱”期间,有人强迫他面壁思过,但他利用这个时间学习《毛选》,天长日久,把读过的马列主义著作摘录下来,编成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人物》的小册子,供其他人阅读参考。林先生的治学态度极为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的教育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他相信“严师出好徒”的格言。林先生培养学生的许多做法,是我们历史文化学院学习的楷模。这一切都体现了林先生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
    由于林先生的突然逝世,在悲痛中往事不断涌上心头,反映了我对这样一位革命老人的怀念。在这里想仅就林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问题再谈几点个人看法,以略寄哀思。
    林先生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感情。林先生是一位敢作敢为的人,在学术上和事业上从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个人意见。在建国初期,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对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新事物,有时不甚理解,提出和坚持的意见不一定都符合新社会的实际。例如,关于世界古典文明的研究,林先生就主张在全国各主要大学全面铺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都要办古典班。另一种意见认为世界古典文明应该研究,但不宜规模太大。应该先由东北师范大学办起,摸索经验,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再逐步扩展。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后来林先生听说东北师大党委和教育部党组也有这种意见,他就二话没说,坚决照办。我认为这是林先生热爱党,接受党的领导,坚决跟党走的可贵品质的体现,值得敬佩和学习。
    林先生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贞不二,并且在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十年动乱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校系的党政领导班子重新组织起来。1978年后予受命参加历史系行政领导工作,负责科研和研究生方面,历时近20年。因而和林先生接触犹多,经常向系领导班子反映林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系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上按照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多次研究和讨论学科建设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我校世界上古史和中古史学科在全国学术界占据优势地位。这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学术实际状态,我们必须继承前人的成果,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具体措施是:填补学科空白和加强薄弱环节。世界历史学是新中国建国后从国外引进的新学科。对于上古史来说,对西亚北非的研究是空白点,对希腊罗马的研究乃是薄弱环节;对中古史来说,对东欧拜占庭学和斯拉夫学的研究乃是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因此林先生向系领导提出要建立“西亚北非上古史研究室”,很快得到系领导的通过,上报学校党政领导,不久获得批准。
    林先生主持的西亚北非上古史研究室虽然成立了,但是北非上古史主要是研究古埃及的历史,因而必须释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西亚上古史主要是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的上古史,因而必须释读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阿卡得的楔形文字,以及赫梯人的楔形文字。不认识西亚北非古文字仍然无法研究西亚北非上古史。于是林先生在80年代前半期产生了引进外国的埃及学、亚述学和赫梯学的想法。他多次向校系领导提出,他要联合世界历史学界两位德高望重的资深老教授周谷城和吴于廑,联名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创办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联合各大学开办古典文明史班的问题。经我校党政领导批准,我曾陪同林先生南下宁沪,转路武汉,去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再见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于廑先生。共同商量给国家教委提出建议的内容,开办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和创办古典文明史班的办法。这两次会晤,林先生的办学主张受到周、吴二老的大力支持。他们共同研究根据党的政策可以采取的具体办法。他们基本同意林先生起草的报告(草稿),并签了字。同时提出一些补充意见,供林先生参考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条:
    第一,世界历史学是我国新兴的学科,旧中国只有“东洋史”、“西洋史”,而没有“世界史”。在世界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研究世界史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更需要有一部体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史观的世界历史。
    第二,世界历史有其来龙去脉,不可能割断。我们所说的古代文明应该包括中世纪文明在内。不研究上古史、中古史,就不知道近代史是怎么来的。何况北非尼罗河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它们对于欧亚古代中世纪文明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西亚北非的上古史是应该进行认真研究的。
    第三,必须从欧美各国引进智力,聘请对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历史、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和两河流域古代史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来华任教,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必须得到国务院专家局的批准和支持。
    第四,应该使古典文明班的学生明确,研究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应从古文字入手,进而研究其社会历史。学习古文字是为了研究历史,文字是工具,历史是目的。若只认识几个文字,而不懂得历史,那么就失去办古典文明班的意义。
    第五,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和古典文明史班,先由东北师大办起,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各选拔一部分本科生到东北师大古典班进修,进修期满,回原属学校毕业。如考取古典学研究生则属东北师大的研究生。
    林先生从长江流域回校后把原先起草的三人联名上报国家教委的建议,根据周吴二老的意见,进行修改后上报国家教委。几个月后,国家教委下达批文,基本同意三位老教授的建议,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并成立古典文明史班。国务院专家局也批准每年拨给东北师大古典所三个外国专家名额。林先生年逾古稀,为了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不辞辛劳,南北跋涉,终于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并开办了第一个古典文明史班。从1987年起,在西亚北非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古典文明所。学校任命我为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历时10年。在任期间,林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有利于工作和事业的,我都千方百计照办,体现了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林先生的尊重。
    半个多世纪的相处,深切地认识到林先生是一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专家学者,为了党和租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不畏艰难,不辞辛劳,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这种献身精神,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格外值得发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校师生应该继承林先生的遗志,进一步把东北师范大学办得更好,把世界历史学科建设得更强。林志纯先生安息吧!
    (2007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