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不喜欢陈寅恪的人(20071015)

我有过言必称陈寅恪的阶段,就像今天的不少年轻些的人正在经历的阶段一样。那时我对陈不只是佩服,应该说是崇拜了。经常读他的书,甚至模仿他而用文言文写文章。有读书心得了,就与好友交流。我周围有一些人,和我一样都对陈非常佩服,交流起来很愉快。我也很希望得到一些关于陈的新消息,新意见。因此,我对曾经在中山大学学习过的人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每遇这样的人,就愿意与之交谈。这样的人当然都是年长者,是陈去世前在中山读过书的人。与他们交谈的结果是,我都能得知陈生活和学术方面新的点点滴滴,丰富我对陈的认识。
    但有一次,我向一位曾在中山上过研究生的前辈请教时,得到的回答使我很意外,因为那位先生对陈不喜欢。
    “您见过陈寅恪吗?”我问。
    “哼哼,见过。”那位先生答。“哼哼”二字已经把他对陈的态度表现得很明白了,而他脸上的很不以为然近乎厌恶的神色是我听了“哼哼”二字后才认真地观察的。
    “您听过陈寅恪的课吗?”我又问。
    “没有!哼,陈寅恪,没什么,搞考证还可以。”他答,不以为然的神色更加显明了,因为他似乎已经不只是不以为然,甚至不止是厌恶而是有些愤怒了,我感到,非常明显,他已经非常不愿和我继续谈陈寅恪了,我只好作罢。
    我想,那位先生之所以不愿和我继续谈陈寅恪,原因是他不喜欢;大略陈的书他虽看,却是藐藐然看的。我感到奇怪,因为陈寅恪那么大的学问,那么好的人品,而那位先生并没有很出众的学问,居然对陈很不以为然。当时因为我对陈非常佩服、崇拜,自然就不愿了解那位先生对陈不以为然的深层原因了,只觉得他不懂。
    在与好友交流时,我把以上的情况说了。大家都认为那先生不懂,觉得他很可笑,“居然不喜欢陈寅恪”。后来,我知道那位先生乃王起的研究生。再后来我了解到王起曾与陈寅恪同住一栋楼,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于是,我明白那位不喜欢陈寅恪的先生何以对陈不以为然了:情况应该是王起对陈寅恪不以为然,对他的研究生说过陈寅恪只是“搞考证还可以”的话,做学生的就谨记师训,不愿谈陈,自然也不愿读陈的书,即使读也只是藐藐然的读。但王起何以对陈寅恪不以为然呢?难道仅仅是学问方面的原因吗?恐怕不是。或许因为陈寅恪与容庚失欢后,王起因属于容庚阵营的人,故对陈不以为然了,即使心里觉得陈不错,也不愿承认。果如此,则人际是非真是可畏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全国有“陈寅恪热”的情况下,有对陈不喜欢的人,未必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可以使人从别的方面看陈寅恪,因为陈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何况地球还在运转,学术还要进步,对陈一味崇拜毕竟不是好事。不过,不喜欢最好没有人际是非方面的原因,这是其一。其二,不喜欢要有切实的理由,如果只是哗众取宠,故作高言,实际却肤浅,那就很无聊,也很有害了。
    大抵说来,学界的高人一般是不大谈陈寅恪的,对陈寅恪大谈特谈的人似乎一般都不是高人。所以,我的意见是,喜不喜欢陈寅恪,那完全是个人自由,别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只是一切都要务实,要本着学术公心。如果本非高人,又无切实的理由而大谈特谈,对陈妄加评骘,轻作蔑视,可笑可怜的就不是陈寅恪,而是自己了。
    进而我们似乎可以说,言语或行为显示不喜欢陈寅恪的人,或不怎么喜欢陈寅恪的人,或无所谓喜欢不喜欢的人,有可能是高人,或者近乎高人,但也可能只是被可恶无聊的人际是非羁绊、不明所以的矮人,甚至就是装腔作势、故作高深的浅妄之人。
     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