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我的治学之路(座谈提纲)(B)(20061222)

我的治学之路(座谈提纲)(B)
    ——2006年12月21日与北师大历史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座谈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2月22日首发
    上接A篇
    下面谈谈我的治学基本体会:
    一、掌握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的现代化基本功
    二、教学与研究普及和提高博与约的相辅相成
    三、坚持学术为公实事求是资源共享与时俱进
    四、理想、勤奋、诚信、机遇、恒心十字要诀
    一、掌握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的现代化基本功
    这里包括
    1.运用现代和古代汉语工具能力
    2,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4,教学和科研的资料查询、收集、甄别和编撰能力
    5,论文的独立撰写和评论能力
    6,查阅和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
    7,运用电脑和网络媒体能力
    8,遵循基本学术规范的能力
    9,深入社会基层观察真实情况的能力
    现在着重谈谈以下几项基本工的掌握:
    3.关于第3项运用外语的能力对于从事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运用外语的能力是怎么绕也饶不开的,早些过关比晚写过关要好;其中阅读和会话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这方面来自外语学院的研究生比来自历史系本科的研究生具有语言优势,但是如果这些研究生缺乏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的资料查询、收集、甄别和编撰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那么也是难以出色完成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的。
    查阅英文原文将英文原文翻译成中文用于教学和研究的需要,是快速提高外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以下举例说明在完成下列著译作时的体会:
    *1990年黄安年、黄德禄选译:《1917-1939年的美国》(商务印书馆)
    *1994年李世洞、黄安年等编译:《美国2500历史名人传略》(东方出版社)
    *1996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2分册,(1945-70年代初美国、西欧、日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年主持编译:《1846—1848年美墨战争资料》(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1986年编译:《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河北人民出版社)
    4.关于第4项教学和科研的资料查询、收集、甄别和编撰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举例说明在完成下列任务时的体会:
    在图书馆查找并收录资料卡片并且编辑整理是基本功,要学会做基础性研究工作。
    *1988年主持:《北京师大藏美国问题英文书目》(北京师大历史系、图书馆)
    *1990年编:《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1840-1990)》(三卷本)(北京师大历史系)
    当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做这样的工作,现在我们的现代化手段大大有助于加快了科研的步伐和提高了研究的质量。
    5,关于第五项论文的撰写和评论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最重要的综合评估依据
    在研究生阶段要解决好论文的独立撰写能力问题,这是研究生阶段的做主要的任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美国史硕士学位研究生黄开来、马秋莎、莫亚平、徐承范论文的撰写;这四位研究生在80年代都先后去美国深造,其中黄、马获得博士生并在美国高等学校任教授。后两位在美国也有作为,如90年代的莫老师学校在美国总统2个城市开设,相当红火。
    肖军政的硕士学位研究论文《美国的医疗健康保险与现代化》的论文被收录在《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论文集中。其后在北大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
    张聚国的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是11万字关于美国师范学校制度的研究,迄今依然对于师范制改革的思考具有启迪价值,其后他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由美国出版社同英文出版。
    6,关于第六项查阅和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
    撰写1998年著作:《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的大量的材料主要依据的是总统图书馆收藏文献、总统经济报告、总统国情咨文、国会档案等第一手资料。
    论史工具同样重要
    论著评价标准:新的立论、新的材料、新的架构,在三者中有其一或简而言之。
    再如最新出版的《沉默的道订》选用了大量原始图片和照片资料的感受。
    7,关于第六项运用电脑和网络媒体能力
    *1991年在美国学术访问时的当时美国高等院校,普及的是286,图书馆启用的386电脑技术水平。
    *1992年回国时带回一台286电脑,需要学校外事部门开具学术研究需要的证明,才获得海关同意免税入境。在研究生教学时使用的286电脑为研究生自费打印还遭受系领导阻拦,说别人没有电脑,给你打印了而不给其他人打印是不公平等等。
    *开始用E-MAIL发送需要向学校教务长申报理由特批并缴纳1500元。这在当时文科是仅有者之一。
    *开始运用电脑打字和修改的著作《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学会电脑的操作和基本程序的编制能力,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主要在网络上操作的大型历史画册《沉默的道钉》
    “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7月,笔者主要通过网络完成了《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大型历史画册的图片资料收集和编著工作,并在今年10月底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分别用中英文同时出版,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对于通过网络开辟学术研究的新途径有了更加深入而具体的感受。2005年12月8日笔者和出版社达成共识,由我编著这部历史画册,并争取在2006年下半年早些时候完成。12月9日我即来美探亲,为期一年,当时手头没有携带任何有关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印刷文字资料,只是在个人电脑中保存了笔者《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一篇论文的电子版(1998年4月12日写于北京,1998年6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华人在开发美国西部所作的历史贡献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就这篇论文作了报告,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2006年2月2月20日,画册编著和出版合同正式签订。由于笔者所住的康州丹伯里市缺乏完成编著任务所必须的文字论著和图片,因而要完成这样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历史画册只能主要靠网络来进行。
    通过网络来收集历史图片对于我是全新的工作,需要从头开始边干边学。除了自己摸索,同行朋友提供的咨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美国众多涉及中央太平洋铁路资料的网站中,以资讯最丰富,资料最齐全,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图文并茂等特色而著称。登陆这家网站,给人以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爱不释手的感觉。大体说来,这个网上博物馆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十分丰富的历史图片;第二,内容翔实的历史文献;第三,资料齐全的论著资料;第四,涉猎广泛的网络专题;第五,系统联结的专业网站;第六,华工问题的专题栏目;第七,提供地图和展览需求;第八,重知识产权方面使用。”
    “我们在学术网络资源上和美国的差距突出反映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目前还没有像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摄影博物馆(Central Pacific Railroad Photographic History Museum)这样的专业性历史图片博物馆和历史图片网络。要建设这样的网络没有必要的基金投入或国家社科立项的成果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中国的一些涉及这方面内容的历史图片网站内容也相当单薄,而且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创性图片极少,往往是从美国相关博物馆、图书馆、网站中下载的,在使用时要十分小心涉及的知识版权问题。
    第三,中国的一些网站历史图片在版权问题语焉不详,没有清楚说明,图片的资料来源,也没有说明使用该图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版权和使用转让权问题。
    第四,中国的一些网站历史图片实际上是批量进口转内销,而图片使用费比在图片来源地的美国还高,至于图片查询在美国是免费的,而在中国国内一些单位则是收费的,违背了运用公共资源建设的图片应该资源共享的精神,从管理上说等于垄断公共资源,公共社会资源单位化。”
    “影响我国学术网络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这里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网络技术发展的滞后是重要的技术原因,
    第二,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把学术网络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仅没有在科研立项规划课题中,而且没有确认学术网络应有的学术地位,学术网络技术和学术网络文章没有被视为各种“量化”指标体系中的学术成果。
    第三,我们的高等院校校园网、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科学研究部门的网站没有有效发挥网络学术的功能,而是走向行政化,成了政务公开的网站,甚至名为公开实际上成了包装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工具,有的甚至成了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这些学术教育机构的网站,本应以教育和学术为主,现在这些网站的学术含量却很底。本来这些网站应该为学者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数据库平台,但是有的校园网并未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甚至封杀不符合自己学术和办学理念的网站,学术交流网2002年4月22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技术服务部提供数据库平台第一家,曾经在高校网络学术上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学术批评网发表批评学校当局在职称评定上的错误做法,而遭受封杀,致使学术交流网不得已脱离学校当局的无理监控,
    第四,网络资源垄断化、商品化严重妨碍资源共享。如前所述,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网络资源本该回归纳税人。广大学员交纳费用昂贵的学费,本该包括享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但是网络资源为少数利益集团所垄断,网络资源成了商品化的工具,这就严重影响了网络资源的使用和快速发展。
    第五,网络资源建设的基金投入不足。这种投入不仅需要足够的财政拨款,而且还有赖于各种基金的赞助,在这方面我们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学术在我国尚属刚刚起步阶段,需要各个方面通力合作给以关注和扶植,如果我国的学术事业能够纸质传媒和网络传媒相辅相成、得相益彰,我国学术和教育事业将会推向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将进一步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学术差距。”
    (黄安年:《通过网络开辟学术研究的新途径》,学术交流网2006年11月2日首发)
    8,遵循基本学术规范的能力
    需要了解并严格遵循论文著作的基本规范,例如文章资料和论点要言之有据;不能一搞多投或两投等。
    9,深入社会基层观察真实情况的能力
    “人们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喜恶偏好和了解程度看待美国。不管你是爱慕还是厌恶,不管你出于学习、赶超的意图还是批判的需求,都离不开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准确认识、了解和把握。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一个既具体又深入的美国,一个跨世纪的活生生的美国。为了实现我们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一个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锁定的追赶目标,已经不仅是欧盟各国和日本,而且是这个迄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美国。在今天,我们了解和研究美国早已不限于学术层面,无论是学术界、教育界,还是传媒界、社会经济生活各界,谈论的话题往往很难离开美国。在我国,“美”学成了人人谈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高官概莫能外,无论是文字图书报刊、网络数字音响制品、还是各类新闻媒体,有关美国的资讯,全都遥遥领先于对其他国家的关注。从上到下、从专业层面到普罗大众都十分关注的是,我们所学、所读、所闻、所见和所识是不是一个真实的美国?我们该怎样了解和认识一个真美国?中国的发展需要美国,我们又该怎样借助对美国的了解、认识和思考,扬长避短或补短,建设好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强国。
    了解和认识一个真美国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是通过一两次或几次纸媒或电子传媒的间接的或表面的观察,就能够真正了解掌握的,即使在美国生活了多少年,如果观察不细、方法不当,带着有色眼睛,先入为主,以论代史,同样难以做到了解和认识一个真美国。作为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50年代大学毕业生,坦率地说,我最初是带着“框子”看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挂帅、生产关系判定是非的影响不小,所以往往所下结论和实际情况不符。
    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路线为我们研究一个真美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从对美国的一般关注和浓厚兴趣转入了以美国的为对象的教学和学术研究阶段。这20多年时间的教学和研究恰恰和改革开放相同步,同时又正和美中正式建交以来的变化相同步。通过对美国和美国历史论著与文献研读、和美国学者的交往、逐步放宽的新闻媒体提供的资讯、与同行的相互切磋,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美国,其间在史实真伪和观点是非的鉴别上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至上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误导,学习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路线,以社会实践作为衡量和检验是非曲直的唯一和最终标准。1991-1992年,我来到美国东部纽约州首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和考察,这一年在美国的研修生活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感受结合起来观察问题大有帮助,虽然主要限于在高等学校和知识分子圈内,但是对于了解和认识一个真美国,应该说有了一个“跨越式”发展。以后又有若干次机会更加广泛、真切地感受和体察美国,深化了对“真美国”的认识。”
    (黄安年:《跨世纪美国行•自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