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白 寿 彝 先 生 学 谱(20031119)


    
    寿彝先生姓白,字肇伦,又名哲玛伦丁,1909年生于河南开封,回族。先生撰述繁富,讲学每多新解,可记的行事,可传的议论,都是大量的。我现在只能就个人所知,依照时间先后,写成事目,编先生学谱一卷,只能记其要,不能求其全。如果这篇《学谱》能对先生学术思想脉络的发展有所反映,对后之学者能起点指点门径的作用,那就是我最所希望的了。
    1928年,先生19岁,在上海《民国日报》4月23日《觉悟》版上发表了《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这是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当时,整理国故和全盘西化的争论很活跃。先生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中西并取。用其所长。后来在他所写许多文章中,还不断反映这种观点。
    1929年,先生20岁,出版《开封歌谣集》。 先生早年对民间文学、民俗学就有兴趣,在歌谣集出版后,他还写有《中国古代的龙风龟麟崇拜》和《关于处女的迷信》、《五行家底歌谣观》、《殷周的传说、记录和氏族神》,《民俗学和历史学》等文章; 同年,在开封创办《晨星》半月刊,后迁北京改月刊。 这是以文艺为重点的文史方面的刊物,《河南日报》编辑部陈治策倡议创办,并任主编。先生担任一段时间的主编。这时,先生已写成《先秦思想界三大师》,论述孔老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他将其中的部分篇章在《晨星》发表。
    同年9月,先生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此后三年,在黄子通先生指导下,研究两宋哲学,发表关于朱熹的论文多篇,后又编《朱熹辨伪书语》一书。先生关于朱熹的论著,已发表者有《从政及讲学中的朱熹》、《朱熹对于易学的贡献》、《周易本义考》、《仪礼经传通解考证》、《朱熹底师承》等。先生还编有《朱子语录诸家汇编》148卷及其《序目》发表。 《朱熹辨伪书语》一书,由北京朴社1933年出版。
    1935年,先生26岁,创办《伊斯兰》半月刊,《大河杂志》和《新儿童》半月刊。先生在《伊斯兰》半月刊第4期发表《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这是先生申论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及收集史料应采取的步骤的第一篇文章。
    1936年,先生27岁,在《禹贡》半月刊 5卷11期发表《从?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 这是先生所写回教史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1937年,先生28岁,为《禹贡》半月刊办了两个回教专号,其中有先生所写《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文,并有译文多篇。代顾颉刚先生为天津《大公报》写了星期论文:《回教的文化运动》、《中国交通史》出版。 7月,参加西北考察团赴绥远、宁夏、甘肃、青海,考察民族、宗教、水利。《回教的文化运动》一文,在北京、上海、宁夏等穆斯林集中地区影响甚大。《中国交通史》是先生发表的第一部专著,也是我国交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本书有牛岛俊作日文译本。1984年,1987年、1993年先后在上海,郑州、北京有翻印本。
    1938年,先生29岁,在桂林成达师范学校教学,讲治学的材料和方法,主编《月华》。
    1939年,先生30岁,接受英庚款董事会资助,在云南大学研究云南伊斯兰史,主持《云南清真铎报》和《益世报》的《边疆》半月刊。 这时,先生开始了云南回教史资料之比较系统的收集,开始了对云南重点人物赛典赤、瞻思丁、杜文秀、马复初等的研究。所收资料中,原始资料和传抄资料都颇为丰富,为回族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
    1940年,先生31岁,在云南大学文史系讲学至1942年。先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上古史、中外交通史、中国史学史。这几门课程对先生来说,都是新开的课程。他一边学习,一边讲授,都能胜任愉快。
    1942年,先生33岁,在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讲学,开设春秋战国史和伊斯兰文化等课程。出版了《中国回教小史》和《咸同滇变见闻录》。《中国回教小史》是先生所写公开发表的回教史的第一种本子,字数不多,但反映了中国回教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是一本有开拓性的著作。
    1944年,先生35岁,又回到云南大学讲学,讲史学名著选读。
    1946年,先生37岁,出版了《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在昆明五华书院演讲《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中国伊斯兰史纲要》是在《中国回教小史》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它不只是一本伊斯兰教史,从书中论述的各主要内容来说,并且是一部中国回族史。全书采取教材的形式,反映先生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和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群众的思想。本书有法文译本。在五华书院的讲演破史书体裁风俗,另立新意,是先生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关于史学史方面的意见。讲词见《文讯》月刊1946年新10号。
    1947年,先生38岁,在苏州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编务。时,停刊已久的《文讯》月刊已于1946年1月复刊。 文通书局编译所有一个初步设想的出版计划,包含世界文学名著、文学丛书、医学丛书,少年儿童文库。计划因各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但也出了-些好书。
    1948年,先生39岁,在中央大学讲授中国通史。时,中央大学已由重庆迁回南京。同年,先生编辑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和校点的《天方典礼择要解》出版。先生在《月华》发表了《纯真篇义证》。 中央大学为中国通史开五个班的课。先生最初用缪凤林的
    《中国史要略》为教材,后来改用自己编写的讲稿。"义证"是《古兰经》的一个篇名。先生对本篇经文各种汉文译解加以评论,主张以经译经,以经解经,不要揣测。
    1949年,先生40岁。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先生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学,兼在地理系授课,用叶蠖生写的初中历史课本,课文简要而讲解详实,教学效果很好。从1949年到1966年17年之间,先生在历史系开了许多的课程,包含有春秋战国史、隋唐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名著选读、历史文选、历史教学法、史学概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往往是同时开设两三门课程,并采用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学期论文、教育实习、历史晚会等。在努力教学的同时,先生的治学兴趣已逐渐比较集中于回族史、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历史教育。此后,先生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论述都比较多。 1950年,先生41岁,发表了《对于大学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的一些实感》。这是先生所发表关于历史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1951年,先生42岁,出版了《回回民族的新生》。本书从历史上说明解放前后回族政治地位之重大变化。同年,在《光明日报》创办了《历史教学》半月刊,发表了《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少数民族的结合》。同年,发表了《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关于少数民族历史和社会情况的宣传与学习》。 同年,发表了《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这是先生提出来的新问题,对当时史学界很有影响。
    1952年,先生43岁。为适应调整院校后课程改革的需要,先生组织青年教师成立中国史教学小组,集体编写教材,分头到各系讲课,解决了六个系的历史教学的共同任务,也帮助了本系青年教师的成长。 同年,出版了《回民起义》。 全书共4册,云南和西北各2册。云南部分是对《咸同滇变见闻录》的充实。西北部分是重新搜辑的。
    1954年,先生45岁,发表了《论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王毓铨合著)。
    1955年,先生46年,发表了《明代的矿业的发展》。
    1959年,先生50岁,发表了《历史教学上的古与今》、《刘知几的进步的史学思想》, 《论青年教师进修的通与专问题》。
    1960年,先生51岁,发表了《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 本文谈了回族史上的四个问题和回族史工作问题。在谈到回族来源时,先生认为回族来源有多种不同的国外族源,但形成民族是在中国境内。这还是新的说法,而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同年,先生还发表了《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1961年,先生52岁,高教部文科教材会议决定把编写高等学校中国史学史教本的任务交给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华东师大,由先生和吴泽先生承担。先生开始考虑编写中国史学史的计划,并开始编印专门刊物《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原为内部刊物,后改为《史学史研究》公开发表。 同年,先生发表了《关于历史学习的三个问题》,《于序事中寓论断》,《历史学科基本训练有关的几个问题》,《谈史学遗产》。 '
    1962年,先生53岁,出版了《学步集》。
    1964年,先生55岁,出版了《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发表了《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内部印行。
    1965年,先生56岁,发表了《中国穆斯林的学术传统》。 本文是先生在巴基斯坦国际历史家学会上的讲演。后来,在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文化讨论会又讲过一次,题为《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贡献》,内容大致相同。
    1972年,先生63岁,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24史校点的工作。
    1974年,先生65岁,发表了《论秦始皇》。
    1978年,先生69岁,发表了《儒法斗争史的虚构》。本文有英、俄等多种外文译本。
    1979年,先生70岁。先生曾经说过,他70岁以后才开始作学问。实际上,先生积累数十年来学术耕耘,自70岁以后成果累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同年,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倡导了历史课程体系的改革。 同年,先生发表了《关于史学工作的几个问题》。
    1980年,先生71岁,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出版了《中国通史纲要》(主编)。 《中国通史纲要》一书,有一些新的看法。本书的体裁也有新的形式。印数达80万册,有英、日、西班牙、法、德文译本。
    1981年,先生72岁,出版了《史记新论》,发表了《谈史学遗产答客问》4篇。 同年,发表了《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
    1982年,先生73岁,发表了《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关于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学遗产的整理》、《再谈历史文献学》、《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序。
    1983年,先生74岁,在北京师范大学创建了古籍研究所。出版了《史学概论》(主编)、《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三部著作,并发表了《说六通》、《古籍整理和通史编撰》、《说"成一家之言"》、《要发挥历史教育应有的作用》等文章。
    1984年,先生75岁,发表了《说成一家之言》和《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中国史学史上的两个重大问题》是一篇重要文章。
    1985年,先生76岁,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回族人物志》第1册(元代)。发表了《关于史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
    1986年,先生77岁,由他主编的6卷7册本《中国史学史》第1册出版。 同年,发表了《在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987年,先生78岁,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通史纲要续编》出版。本书有英、西班牙、德文译本。发表了《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上的讲话》。
    1988年,先生79岁,出版了《回族人物志》第2册(明代)。 同年,发表了《在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三次全国回族简史讨论会(兰州会议)上的讲话》、《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在中国民族史学会上的讲话》等。
    1989年,先生80岁。由先生主编的12卷本《中国通史》第1卷《导论》出版。 同年,发表了《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说"为人师表"》、《史学史工作四十年》、《多研究点中国历史的特点,多写点让更多人看的文章》。
    1990年,先生81岁。出版了《回族人物志》第3册(清代)。 同年,发表了《说豪族》、 《绘画本<中国通史>序》和《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 同年,12卷本《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先生82岁。《中国通史》第3卷,《上古时代·先秦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先生83岁。 《中国通史》第4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同年, 《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60多年来先生所写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也是颇有新意的。1993年,先生84岁。发表了《读点历史有好处》。 这是先生为《光明日报》史学版创刊40周年纪念所写。文章说:"人不要离开现实,也不可能完全离开现实。但也不要掉在现实堆里,只看见眼前的一些事物,闭塞聪明,成为井底之蛙。为了避免这种毛病,读点历史有好处。同年,由先生主要设计编辑的《文史英华》(共15册)出版。 同年,《回族人物志》第4册(近代)发稿。同年,多卷本《中国通史》第5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册)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先生85岁。《白寿彝史学论集》(上、下册)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99年,先生90岁,历经二十年的大型《中国通史》全部出齐,北京师范大学为先生举行隆重学术讨论会,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写信祝贺。同年,先生的《中国史学史论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2000年3月,先生与世长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于同年10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附录:十二卷《中国通史》出版情况:(1989--1999年)
    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卷,总主编兼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总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总主编 上、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总主编,主编之一 上、下册) 1995年版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5年版
    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7年版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9年版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7年版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9年版
    中国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总主编 上、下册) 1996年版
    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总主编 上、下册) 1999年版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主编 上、下册) 1999年版
    注:《中国通史》各卷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辑自《寿彝先生学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