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金景芳先生为何如此评论郭沫若史学(7)

五、历史的回顾
    全书较长一段,为便于了解,抄录于下:
    过去胡适坚决不承认我国古代有井田制,你应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诗经》的记载吗,你应用《周礼》《孟子》等书吗,他斥为后人所作,不足信。因此,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他,致使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那末,今天怎样呢?是不是也不能解决呢?我看今天可以解决了,解决的办法不是别的,还是靠引用《周礼》《孟子》诸书。为什么前此应用《周礼》《孟子》诸书,说服不了他,而今天应用《周礼》《孟子》诸书,可以说服他呢?原因是今天有了马克思主义。(132页)
    这段话说,过去学者们应用彝铭《尚书》《诗经》《周礼》《孟子》诸书研究井田制,说服不了胡适。“今天有了马克思主义”,用《周礼》《孟子》诸书,“可以解决了”。这解决问题的人,恐怕说的是金先生自己。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早就有了,二三十年代,郭沫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伊始,就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根据摩尔根的研究及马克思的评注在严密的唯物史观的观点之下综合起来的”。《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依据了它,“就是这个缘故”。在批判陈独秀企图否认中国奴隶制时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那个铁则并不是例外。”(88)在批判胡适宣扬的“整理国故”时说,“我们对于他所整理过的一些过程,全部都有重新批判的必要。”(89)“说‘国故’的夫子们哟!你们除饱读戴东原、王念孙、章学诚之外,也应该知道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没有辩证唯物论的观念,连‘国故’都不好让你们轻谈。”(90)郭沫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学,郭沫若史学经历了战斗的历程,象中国社会史论战那样的洗礼,击败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又经过老一辈无产阶级史学家的努力,推进了新史学的发展。建国后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繁荣,新史学继续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的基本事实。
    即以井田制问题来说,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井田制研究,四十年代几乎只有郭论殷周有井田制,难能可贵。建国后古史分期讨论中多数人肯定中国古代存在过井田制,这是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在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是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高潮。金先生的井田制研究是比较晚的,在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的高潮以后了。金先生说什么“今天有了马克思主义”,井田制问题“今天可以解决了”,今天“可以说服”胡适了,等等。是不客观的。
    金先生对郭老史学评论是极不公允的,面对金先生如此不尊重历史,如此对郭老的批评指责,有必要进行历史的回顾!
    金先生常说自己的研究,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又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说自己要努力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工人群众。说郭老的古史分期说不能成立。金先生想通过自己的评论,减少和消除郭老的影响,增加自己的影响。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要发展,金先生批郭的不实之词要澄清。也是在前面说到的评介金先生学术成就的文章里说的:“金老的这种分期意见被学术界称为‘秦统一封建说’,这种分期说已经在史学界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或者这就是金先生评郭所要达到的效果。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⑦金景芳:《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上)(下),《历史研究》1979年2、3期。
    ⑥吕文郁:《金景芳教授学术思想述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5期。
    ⑧⑨(14)(22)(23)(38)(62)(84)(89)(90)《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1。195-196,1.251,1.432,1.605,1.608,1.428,1.427,1.256,1.7,1.9。
    ⑩(11)(17)(18)(20)(21)(24)(26)(29)(30)(31)(41)(42)(58)(59)(73)(74)(75)(81)(82)(83)(85)(86)(87)(88)《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三卷3.404,3.110,3.109,3.109,3.3,3.3,3.25,3.19,3.18,3.224,3.224-225,3.31,3.28,3.226,3.28,3.28,3.6,3.27,3.227,3.6,3.31,3.33,3.7,3.108-109,3.113,3.5,3.241。
    (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1期。
    (13)《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5期。
    (15)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16)(25)(39)(40)(43)(44)(45)(46)(60)(61)(79)(80)《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2.468,2.23,2.31,2.31-32,2.27,2.28,2.29,2.34,2.33,2.33-34,2.28,2.51。
    (27)《列宁选集》,第4卷690页。
    (28)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110-116页。
    (32)(77)(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75页,第25卷891页,第46卷473页。
    (33)(51)(6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38-39,143,137页。
    (34)(35)(53)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83,85,81页。
    (36)(66)《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101,103页。
    (37)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130-131页。
    (47)(48)(49)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120,120,121页。
    (50)(63)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276,265页。
    (52)翦伯赞:《中国史纲》222页。
    (54)戚其章:《关于西周社会性质问题》《历史研究》1955年5期。
    (55)杨宽:《古史新探》。
    (56)(57)赵光贤:《西周井田制争议述评》,《西周史研究论文集》。
    (65)束世澂:《关于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版)1955年1期。
    (67)徐中舒:《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2期。
    (68)斯维至:《关于殷周土地所有制问题》,《历史研究》1956年4期。
    (69)尚钺:《先秦生产形态之探讨》,《历史研究》1956年7期。
    (70)林甘泉:《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历史研究》1963年1期。
    (71)林甘泉:《对西周土地关系的几点新认识》,《文物》1976年5期。
    (72)唐兰:《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文物》1976年6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