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探寻中美关系的奥秘——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副所长陶文钊(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13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苏培 参加讨论
服从安排大学选择俄语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学时,您热爱每一门功课,对每一门功课都充满了好奇。那么大学时是什么让您选择了学习俄语专业? 陶文钊:实际上,考大学的时候,我报的是清华大学水利系,而且为考工科我已经复习了相当长时间了。到后来为什么学了俄语呢?是因为当时学校报考大学志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工科,第二类是医农,第三类是文科,每个学校报每类的报考人数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比例来。我们这一届,显然报工科的人太多了,报文科的人不足。 还记得那天的高考志愿动员会,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俄语教师)动员一些报考工科的同学要改报文科志愿。动员会上他第一个点名的人就是我。他说:“陶文钊你是语文课代表,中文也好,俄语也不错,你学俄语吧,学完了俄语可以搞翻译嘛!”我在中学里也的确已经看过了一些普希金、高尔基、托尔斯泰等的俄罗斯文学著作,可以说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确实是群星灿烂、很吸引人的。 我们那一代人,服从意识比较强。在班主任老师的动员下,于是,我就改报了俄语专业。所以,实际上并不是我自己对俄语特别感兴趣,或者是我一定要学俄语,基本上是一种安排。当然,报了俄语专业以后,我也没有觉得不合适,我对俄罗斯文学还是颇感兴趣的。就这样,我在当时的杭州大学(后为浙江大学)外语系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大学里我学习依然很认真,基本的课程学起来也没有特别费劲。课余时间,我还读了很多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等的著作,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 因俄语结缘社科院近代史所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在大学时的优异成绩也为您步入社科院创造了良好条件,可是,您在大学学的是俄语专业,毕业后怎么进到近代史所工作了呢? 陶文钊: 1964年,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恰好,当时老学部(社科院前身)近代史所有一个项目——“研究中苏边界状况”,完成这个项目亟需相关人才的参与。于是,趁学生毕业之际近代史所就到全国各地高校寻找项目所需的应届毕业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的學思歷程(上)
- 下一篇:“我怎么成了布罗代尔的中文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