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和波利比乌的历史思想(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0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易宁 参加讨论
上文谈到,波利比乌没有从宏观上构建起历史发展连续性的观念。他把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考察,但这并不意味波利比乌以为历史是静止不变的。他也强调变化,而且特别重视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展现地中海诸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他说,他的《历史》是真正的“普世史”(General History)[16](P105),并自称是“第一位写普世史的作家”[7](V.1,4)。波利比乌所言,正是从其书内容横向广通地中海世界来说的。他观察地中海诸国的联系,又是与罗马征服的进程结合起来的。他以四次重大战役,即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为主线,把罗马征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这四个阶段之间存在着联系。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和安提柯的战争源于和菲力的战争,和菲力的战争源于汉尼拔的战争……战争和战争之间虽有许多不同性质的事件发生,但都趋向于一个目标(即罗马的统一)。”[7](V.3,38)另一方面,波利比乌又从广阔的层面描写历史人物的活动。他说,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地中海地区其他国家纷纷投向交战的双方。马其顿与迦太基联盟,埃陀利亚与罗马人合作,小亚细亚的国家“或派使者去罗马,或派使者去迦太基”。[7](V.5,105)马其顿国王菲力在迦太基人的支持下,入侵伊里利亚、科林斯,占领埃及海外领地阿比都斯。马其顿势力的膨胀,引起地中海许多国家的强烈不满,也严重地威胁了罗马人的利益。所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与菲力战争的原因已显现出来了。地中海地区矛盾的焦点从迦太基与罗马逐渐转变为罗马与马其顿。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塞琉古国王安提柯三世曾答应罗马的要求,不介入战争,但却乘罗马与菲力交战之时,侵占叙利亚南部、小亚细亚南岸部分地区和色雷斯沿岸的一些城市,与这些地区的国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而罗马人也认为,安提柯的扩张实际上是准备进攻罗马。这样,地中海地区新的矛盾焦点--罗马与叙利亚的斗争逐渐形成。叙利亚战争后不久,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这场大战同样导源于上一次战争。罗马与安提柯的战争爆发后,马其顿国王菲力曾派兵支持罗马,但同时又在希腊和色雷斯等地扩张势力。这不仅引起与帕加玛、特撒利亚人的冲突,也直接威胁到罗马在希腊地区所建立的控制权。罗马与马其顿的矛盾,终于演为第三次马其顿战争。马其顿人最终遭到惨败。波利比乌说,这次大战后“整个世界都臣服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7](V.3,3)总之,波利比乌把罗马征服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具体人物活动的联系及其变化中,反映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矛盾的焦点)及其联系,从而揭示了地中海地区统一于罗马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但是,波利比乌这一思想仅表现在对一段历史的分析上,而不是对地中海世界全部历史发展的思考。更需要指出的是,波利比乌观察这段历史内容的变化,也有一个依据。他声称,地中海地区统一于罗马是“一个被确定的过程”,所有的事件都“趋向于一个目标”。[7]这就是说,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其联系最终都应确定在罗马必定统一的目标之下。显而易见,波利比乌是以自己亲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这一“无可争议的结果”来推定历史人物活动的联系,从一个静止不变的基点来认识历史进程。正是出于这一认识,他断然以为公元前220年以前所发生的事都是“分散的”、“孤立的”,而没有意识到以此年为界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所存在的必然联系。也正是出于这一认识,波利比乌叙史的视野虽置于整个地中海世界,却无法认识历史横向空间内容的变化与历史纵向发展连续性的关系。在对历史进程的认识上,波利比乌与司马迁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