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分析与科研处。正视历史,借鉴经验[A].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史专题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海峰。科举学发凡[J].厦门大学学报,1994,(1)。 [3]刘海峰。论科举的高等教育考试性质[J].高等教育研究,1994,(2)。 [4]John W.Chaffee. The Thorny Gates of Learning in Sung China,A Social History of Examination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5]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 [6]刘海峰。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J].历史研究,1999,(1)。 [7]王溥。唐会要:卷76·进士[M].北京:中华书局,1955. [8]刘昫,等。旧唐书:卷119·杨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69·韦贯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沈登苗。也谈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J].浙江学刊,1998,(2)。 [11]张祝平。《四库全书》与科举文献[J].贵州社会科学,1995,(3)。 [12]张杰。新发现高鹗会试履历中的籍贯与生年(科举朱卷研究之一)[J].清史研究,1999,(4)。 [13]王跃生。清代科举人口研究[J].人口研究,1989,(3)。 [14]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5. [15]田建荣。科举学:理论、体系与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2000,(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