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庆元南宋吏部侍郎胡纮墓葬研究


    文/郑建明
    2014年春,在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成人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两座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墓室保存完好,另外一座已经被完全破坏。保存下来的墓葬为砖石混合结构:长方形砖砌墓室,墓室上方盖长方形条石10块,条石上三层木炭层与两层黄土层相间,最上层的木炭之上,用方形砖块平砌成拱形。可见到的墓门外层亦用方形砖块竖砌。墓室后壁有9个壁龛,放置墓志与部分随葬品。
    墓室内棺木放置在近墓门处,棺与后壁之间有较大的空间以放置随葬品。棺木已朽,仅存部分棺盖与棺底,人骨完全无存。
    随葬品放置于后壁龛内、墓室内棺与后壁之间以及棺内。有瓷器、铜镜、水晶、金银器、铜钱等。后壁龛内放置墓志与龙泉窑象纽盖罐多件。墓室后部的棺与后壁之间发现有花口盘、花口盏以及铜镜一面。龙泉窑象形纽盖罐等器物均当是从壁龛上掉落下来。后壁龛内及棺与后壁之间的器物均较大。
    棺内器物均较小,包括金银铜器、铜钱、水晶与影青瓷器。其中金银发钗各3件、影青瓷器3件、铜镜、水晶环、银盒、铜花钱、金箔、金耳环各1件(对)均出土于头部附近;庆元南宋吏部侍郎胡纮墓葬铜钱与金花钱出土于臀部附近;而一件近泪滴形金饰则出土于近脚处。
    出土瓷器以龙泉窑为主,出土于后壁壁龛内与后室中。影青均出土于棺内头部,器型较小,有盖罐、盒、碟各1件。无论是龙泉窑青瓷还是影青瓷器,质量均极高。
    胡纮其人,《宋史》有传。据本传,胡纮(约1137—1204),字应期,庆元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绍熙五年(1194)由京镗荐,监都进奏院,迁司农寺主簿、秘书郎。因追随韩侂胄得以晋升,任监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职。1200年因“坐同知贡举、考宏词不当而罢”,实为直言求真,因言落职归故里。1201年,重新起用胡到重庆奉节、安徽和县任职,又转任从五品的朝廷大夫,后出任广东经略史,1202年胡纮挂帅平定傜民暴乱,立新功回到朝廷升任华文阁待制。后来学禁渐弛,原政见相左者比较得势,受排挤,自知与政治生态时事有失落,政争纷扰,不相合拍,于是急流勇退,反复请辞后于1203年10月提前告老还乡(规定须70岁)。1204年10月胡纮因病卒于家中,宁宗皇帝御赐墓葬十八穴,享受侍郎致仕荫恩待遇。
    胡纮24岁当官,62岁被罢官还乡,65岁病故,浸淫官场近40年。晚年,胡走下仕途巅峰,最终官位还被剥夺,死后陪睡的就5件瓷器。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史书上对其罢官原因又为何说得那么模糊?
    有史料揭示,胡纮在杭州的南宋朝廷至少做过或参与过影响历史的大事。一件是建议皇上杀朱熹。
    胡纮比朱子小9岁,两人同朝为官。那时的朱熹没到圣人的高度,他只是开创当时流行的一派学说而已。胡纮讨厌朱熹,也不认可他的观点,上了一道奏折,弹劾他的六宗罪状,他建议皇上杀了朱熹。幸好宋朝皇帝对于士大夫比较宽容。胡纮奏折一出,朱熹赶忙上疏检讨,命保住了,但所有门徒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
    胡纮在短暂的胜利后,失败随即到来,朱子学说风靡大宋,胡纮的官位则一降再降。
    胡纮做的另一件大事倒是一直受到他家乡人的感恩和喜爱。胡纮是庆元人,但他出生成长的时候,却并无“庆元”这个县。
    庆元人喜爱胡纮,因他是位上谏不避嫌的大官。胡纮身为中央官吏,直白地为自己的家乡争取权益,在后世似乎是大忌,而胡纮当年这样做了。庆元三年(1197),因庆元离县治龙泉太远,殊多不便,民众请求建县,州县奏表于朝,胡纮亦具奏章极力支持。他的奏折说:我的家乡崇山峻岭,乡亲们去一趟龙泉县城几百里,太不方便,请皇上将龙泉县的西南部划出一块来设个新县。宋宁宗赵扩准奏,更够意思的是这位皇帝把自己的年号“庆元”赐给新县做县名,至今已沿用800年。皇上赵扩为何这么听胡纮的,因为那时他正是皇上的宠臣。他的靠山是权倾朝野的宰相韩侂胄,而赵扩得到皇位正是靠了韩相发动的政变。也正是依靠权相的力挺,胡纮做成了这开启庆元历史的大事。
    据康熙《庆元县志》载:“宁宗庆元三年,吏部侍郎胡纮请于朝,以所居松源乡置县治,因纪年为名。”这是庆元人对胡纮的感念。此次胡纮墓中出土了其时年26岁的次子所写的700多字的墓志铭,比较客观地记叙了胡纮的一生,不但可资证实庆元的建县史,亦可补宋史未载之史料,是庆元地方史乃至南宋史研究的一次重要发现。
    两个墓葬规模较大,其中一座未被盗掘,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包括金、银、铜、瓷、水晶等器物,许多器物不仅质量高且极为少见,这在浙江的考古史上属一次重要的发现,对于研究南宋中期的墓葬结构、随葬品的组合以及南宋浙江礼制的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墓葬中出土一批高质量的瓷器,其中龙泉窑瓷器,数量多,质量精,是不可多得的龙泉窑精品,尤其重要的是墓葬纪年的存在,可明确器物的年代,是龙泉窑断代的重要标准器物。龙泉窑生产规模相当庞大,但纪年器物发现极少,许多器物的断代仍旧相当模糊。这些龙泉窑纪年瓷器的出土,对于确定窑址及各博物馆藏的同一类型器物的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龙泉窑主要分布于瓯江流域,其主体遗存和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龙泉市,而龙泉市又以作为核心区的南区大窑、金村、溪口、石隆产品质量最高,东区紧水滩水库一带的窑址群虽然规模十分庞大,但时代较晚,且质量较差,与外销紧密相关。
    龙泉窑北宋中期以后开始在金村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南宋早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中期以后式微。龙泉窑宋代开创的粉青、梅子青厚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在器型上除烧造碗盘类日用器外,还有不少仿青铜器与玉器的造型。装饰则以瓷塑、露胎和褐彩独具特色。龙泉窑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还大量地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诸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其生产技术还辐射至福建、两广、江西等省份,对于中国的制瓷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龙泉窑是文化内涵庞杂、生产地域广阔、规模十分壮观的青瓷窑业系统,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胡纮墓葬出土的龙泉窑青瓷,在釉色处呈天青色,尚没有达到标准的粉青,釉层介于薄釉与厚釉之间,处于龙泉青瓷从早期的较薄乳浊釉向晚期的成熟厚釉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是探索龙泉窑走向成熟的重要资料。
     
    (本文节选自《杭州文史》第2辑,作者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