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纂修大型清史宜采用新体(6)

今天纂修大型清史,确实是旷世巨典,一代盛事。体裁问题事关重大,首先必须深思 熟虑,精心解决,提供一个合理、完善的载体,使之能容纳并恰当地组织丰富、科学的 内容。必须处理好“继往”和“开来”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纂修清史是承续历代 修史的工作,继二十四史之后再增加一部传世之作,因而在体裁体例上要充分地体现出 对历代沿用的纪传体之继承性。另一方面,我们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修史,我们已经 跨入二十一世纪,所要实施的是新世纪第一项大型文化工程,因而又必须充分体现出体 裁、体例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反映出时代精神,使这部大型清史为当今学术界 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为此,有三项是必须得到充分体现的。一是,不能撇开二十世纪众 多史学家在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史书体裁上所作出的极有价值的努力,相反地, 应当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尤其是,章太炎和梁启超设想的改造纪传体、体现历史 演进大势异曲同工的两种修史方案,罗尔纲先生从事的剔除纪传体的封建性,采用叙论 、纪、志、传、表五体配合的体裁以著史的探索,白寿彝先生总结各种史书体裁得失, 确定的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体配合的新综合体修纂《中国通史》的成功实践,在 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出随着社会前进,历史编撰上也必须勇于创新的客观法则。毫无疑 问,我们今天应当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造精神,开辟历史编撰的新途径。二是,必 须体现进步历史观的指导。历史编撰是受历史观所达到的水平之制约的。章学诚之所以 能在历史编撰上提出进行改革的卓越见解,就因为他在历史观上比起其他封建社会后期 的史家站得更高。他在历史哲学上有一套“道”随着“事势”而不断发展的认识:“道 者,非圣人智力所能为,皆其事势自然,渐形渐著,不得已而出之。”随着后代社会生 活越来越复杂,推动各项秩序的治理,促进井田、封建、学校等各项制度的形成,乃是 “不得不然之势”(39)(注:《文史通义·原道上》。)。因此,对于“道”的探求不能 局限于儒家经典之内,不能认为“道”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要研究当今变化了的制度事 物,总结出符合当今状况的“道”来。故著作家的任务是:“事变出于后者,六经不能 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40)(注:《文史通义·原道下》。)与此 相联系的是,他认为历史著作应做到“体圆而用神”,体裁体例上要灵活变通,不拘常 格,要体现出史家的远见卓识,通过总结历史流变预见未来,故称“神以知来”。比起 章学诚朴素的唯物观和朴素的进化观来,二十世纪是进化史观广泛流行、此后又是唯物 史观传播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指导地位的时代,由此不断地推动史家对历史编撰 作出新的探索。今天,我们的历史观已比封建时代的史家高出两个历史时代,决不能以 封建时代的史书体裁自限,只求将史实、史料分类、纂辑,仍旧受历史循环论、复古倒 退史观的支配,或只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相反地,我们要记载人类全体,包括各 个阶级、阶层的活动,考察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斗争,考察各种复杂历史 事件间的联系和前因后果,揭示出历史演进的规律性,当然也要如实地反映历史中的曲 折以至局部的倒退。撰写清史,我们就要在占有丰富史实的基础上,考察并清晰地揭示 出女真族的崛起、清朝的建立、它有过的兴盛,以至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和规律。我们必 须占有丰富、详尽的史料,对歧异的记载进行精到的考辨,而同时要重视对材料的分析 ,要体现出科学理论的指导。三是,今天纂修清史不能只求记载陈篇旧迹,而是要努力 写成非以惟可观,且又可诵的佳作,发挥如章太炎所说“振厉士气,令人观感”的作用 。要体现历史的智慧,通过记载和总结清朝的盛衰,对我们今天治国、兴业、行事、做 人产生有益的启迪,鼓舞人们在新世纪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总之,根据社会发 展对于历史编撰提出的要求,今天纂修大型清史不宜简单地沿用旧的纪传体,而应依据 史学发展的需要对它实行根本性的改造,吸取二十世纪有识史家的有益经验,创造一种 新的综合体裁,用它来纂修大型清史。
    《人民日报》2001年4月14日发表了戴逸、李文海教授的文章,提出纂修大型清史的体 裁可否考虑设置以下八个部件:(一)编年。取代纪传体中的本纪。(二)传记。是大型清 史的主体部分。(三)通史。“按今日章节式之体裁,写成有清一代之通史。篇幅不必过 大而观点需鲜明,叙事需准确,文字需通畅,为旧史所无而新增部分。”(四)专史。分 门别类,叙述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方面之发展,取代旧史中的“志”。( 五)各种史表。(六)图。地图和各种图籍。(七)纪。可考虑设《南明纪》、《太平天国 纪》及《清史前纪》。(八)清史著述书目。(41)(注:戴逸、李文海:《一代盛事,旷 世巨典--关于大型清史的编纂》。)两位教授提出的设想具有宏大的气魄和突出的创 新精神,读后颇受启发。我的想法,与两位先生的意见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 依我的意见,纂修大型清史应当是一部书,其体裁可设想是六个部分互相配合的新综合 体。
    (一)综述。系吸收梁启超撰写《中国通史》所设置的“载记”、罗尔纲先生《太平天 国史》中的“叙论”,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所确立的“综述”,并参考戴逸、 李文海先生设想的“清代通史”部件而设置的。它是全书的主干部分,其他各部分均围 绕于它,与它相配合。“综述”的任务是再现清代社会演进的总相和脉络,划分其不同 的发展阶段并总结各个阶段的特点。它要论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民族、制度、 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大事,对政治上和后期中外关系上的变迁及措施的论述要多一些,以 此显示历史演进的主线。民族关系在清代是关乎全局性的大问题,也要给予较多的篇幅 。其他有关经济、制度、学术文化等项则只论述重大事件和问题,突出它们与历史发展 的主线相关之处,其他内容则放到“志”的部分去论述。综述也要讲到重要历史人物, 但只讲他们与历史发展关系密切的地方,人物的全面活动和性格特点等则放在“传”的 部分记载。最为要紧的是,综述部分要做到提纲挈领,历史演进的脉络清晰,史事翔实 ,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与深入、恰当的分析、评论相结合,藉此揭示出历史演变的深 层原因,总结出清代268年政治、军事、外交、民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 人以思想上的启示。诸如下述几项有关清朝历史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就应下功夫在史实 与分析相结合上予以清楚的阐述,给读者以明晰的印象:满族在东北地区兴起时,本来 处于社会发展较低级的阶段,它为什么能战胜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比它处于较高级阶段的 明皇朝,后金时期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何具有坚强的力量;满族是一个人口数量不多的 边境少数民族,它入关以后为何能迅速统一全中国;清朝前期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国力强大,是依靠哪些有效的政治统治措施和制度;清朝的民族政策在哪些方面是成 功的;造成清朝由盛转衰、迅速滑落的深刻原因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之后造 成了中国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动,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经历了哪些阶段;在中 国向近代化前进的艰难历程中,是如何逐步地积累了先进的物质生产力量和先进的阶级 力量的;中国各族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如何建立起空前密切的联系,并最终推翻了 清朝的腐配统治,等等。阐明清代历史演进和盛衰变化的内在原因和规律性,是清史研 究者的责任,也是广大读者最希望能在书中读到的。“综述”部分担负论述清代历史发 展大势的任务,这一部分是以往的纪传体所没有的,这是新体与旧体最大的不同。“综 述”部分采用分章节的写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