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中国史学还在童年时代就和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秦时期史官精通《周易》,在以 史解易中,显示出他们的深邃的历史眼光,促进了史学思想进步,对于易学体系形成做 出了贡献。在中国史学史上,历代大史学家大多对《周易》有精深的了解。司马迁的家 学中有易学传统,他自己在汉初的易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易学对司马迁史学的影响非 常明显。班固的易学体现出东汉易学风格,《汉书·五行志》,《艺文志》各个篇章都 有反映。荀悦与荀爽的易学相通,荀悦在《汉纪》中论史反映出易学的印痕。袁宏援玄 解史,易理成为他评论历史和人物的哲理的基础。
    两宋的史学总结历史盛衰的经验教训,以易学理论解说历史变动,把中国史学思想推 向一个新的高度。欧阳修是大史学家,在易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写的《易童子问》 等,反映出对易学的清醒认识,着重从义理上解易进而提出对史学的看法。司马光的《 温公易说》等与他的史学评论思维方式相通。李心传、李焘是蜀中史学的代表人物,他 们的易学与史学相通。李光、杨万里在易学史上是以史证易的代表,把史学纳入到易学 体系中去。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完成了使史学“会归于理之纯粹”。朱熹史 学、易学都成为他构建理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元明时期的史学家对易学研究多有建树,特别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易学上有特别重 要的地位。船山易学的思维特征对他史论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产生重大的影 响。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开篇便是《易教上》、《易教中》与《易教下》,他 的易学观点成为评论史学的理论基础。(注:近人刘师培论说:《易经》学与史学的关 系,是章学诚说的《周易》对考史的四点意义:一是,周代之政多记于《易经》,故《 易经》可以考周代之制度;二,古代之事多存于《易经》,故《易经》可补古史之缺遗 ;三,古代之礼俗多见于《易经》,故《易经》可以考宗法社会之状态;四,社会进化 之秩序,事物发明之次第,多见于《易经》,故《易经》可以考古代社会之变迁。(见 《经学教科书》第二十五课《论易学理史学之关系》)。刘氏着重从文献学角度认识《 易经》与史学的关系。)
    近代易学和古代易学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一般不局限在旧经学范围内论说《易》,讨 论历史的易学有关问题,而是以史的眼光认识《周易》。顾颉刚解说《周易》的历史故 事,把易学讨论纳入他的辨古史的范围。郭沫若用社会史眼光认识《周易》,这些成为 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第一个大板块。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周易》的辩证法精 华,为科学总结易学提供了范例,把《周易》这部书从神的启示录变成“世俗人”的思 维术。
    在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易学变化对史学产生过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从先秦到 两汉易学的变化,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思考天人关系、总结历史兴衰,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次,是魏晋时期《易》为玄学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史学家品评历史人物、总结历史 的思维方式都受到易学的影响。第三次,是两宋的易学成为理学的要素,也成为史学家 论历史兴亡、说历史因革的哲理依据,波澜所及,直到明清。近代易学与史学关系是另 一回事。
    从学术史上看,易学与史学关系基本上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史证易。这就是清朝《四 库全书总目》中说的宋代李光、杨万里的以史证易。这是易学范围内的事,是以历史事 实解说易理,说明易理的正确,因而它是易学中的义理派。要说明的是,以史证易,并 不是从李光、杨万里开始。下面我们还要说到这一点。
    另一种是以易解史,以易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人类历史,洞察古今兴衰,评论行事上的 得失。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是主要的一面,史学家受易学影响,对他们的治史产生影响, 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史学走向,在史学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而这恰恰是易学研究较为薄 弱的部分。我们主要是从这样的角度讨论易学与史学的关系。易学对史学产生的影响, 不是以史证易派所能概括得了的,而且我们也认为只有从一个的角度认识易学对史学的 影响,才能更好地揭示易学变化与史学进展的关联。
    还有一种是,把《周易》作为社会史的影子,或作为史料,这是“以易说史”的路数 。这本不错,但它同样不能阐明易学与史学的内在关系。
    《周易》的天人关系的认识、通变思想等各种思维方式影响史学家治史。有的史家在 史书的《序》和其它地方作出说明;有是史家没有说明,只是通过剪裁史料、行文叙事 各种方式表达出历史思维的特点。分析史学作品,便能体会得到,看出易学对这些史家 在理解历史、认识史学上的影响。所以,在研究易学与史学关系时,要注意对史著的认 真分析,要在原著上下功夫,要读其书,知其言,更要知其所以言。
    应该说明,易学以中国史学产生的影响有正面的,这是主要的一面;但也有负面的影 响。中国史学史上的谶纬神学历史观点、天人感应历史评论,很多和当时的易学思潮纠 缠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