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红山文化晚期玉玦形制特点的研究(2)


    二、与红山文化早期玉玦接近却存在着差别性的玉玦
    (一)工艺上相近,却有差别的玉玦
    从一些玉玦器形的工艺上看,它们基本上还是磨琢而成的,并且与红山文化早期玉玦的做工工艺是非常接近的,说明这些玉玦所处的年代应该是比较接近红山文化早期的工艺特点的,至少,从它的磨琢工艺上分析,它还没有脱离红山文化早期的工艺特征。
    (图2)
    图2这件玉玦为青色玉质。质地莹润。直径4.1厘米,厚0.3厘米。【3】由于玉玦是经过仔细打磨过的,所以磨光平滑,器表呈现出温润柔和的光泽,玦身均匀洁净。玉玦的外缘是用“去方为圆”的磨琢方法将玉料切磨为圆形,再将外缘琢磨为斜刃状,造型已经接近非常规范的圆形。器形的外廓和内缘也都很圆正,器身由内向外缘逐渐变薄,玦口切割的十分平整,呈外宽内窄的特点,呈现出切割工艺的先进程度。
    从这个玉玦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上分析,当时玉玦的制作工艺已经比较复杂先进,同时也说明了做工的熟练性和工具的成熟性。很多人把切口平直、规范或四面对切而成的玦口都归类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但是查阅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资料,这个文化期出土的玉玦基本上都是玛瑙质地的环状玦,玉玦的出土量极少。另外,从外形上看,它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玛瑙玦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
    (二)玦口的加工工艺有差别的玉玦
    有些玉玦的玦口为砣具切割而成,已经不同于红山文化早期的线切割开口,而这就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砣具切割玦口的工艺了,但是如果再仔细研究后发现,它的玦口却是由砣具单面对切而成的,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玦口双面对切工艺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并且,从这些玉玦玦口的切口工艺上看显得有些笨拙,明显的处于切割工艺不成熟的状态。
    (图3)
    图3这件玉玦为黄色玉质。是由一块难得的多种颜色的天然彩玉磨琢而成的,玉质坚硬而细腻,匀净晶莹而光洁。玉玦高4.9厘米,直径4.8厘米,厚0.9厘米。【4】这件玉玦所具有的工艺特点是:
    1.从它的造型上来看,器形并不圆整,是用“去方为圆”的磨琢方法琢磨而成。很显然,当时的工匠是为了不耗费玉料,根据这块玉料的原有形状因材施艺,而随形就料的特点也是红山文化早期制作玉器过程中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
    2.器形呈半方半圆形,并且上下的比例失调,形成一种不协调的、不对称的美感,从整体外形工艺上分析,它与红山文化早期玉玦的制作工艺基本是一致的,而这也是红山文化制作玉器工艺传承的结果,可见,工匠已经开始注重玉玦制作的随意性和美观性;
    3.玉玦的内孔是用管具对钻法打孔,再以圆头桯具由中孔两端旋磨,形成一种向内凹的斜坡形状的玦缘。而这些特点也是符合红山文化早期玉玦的制作特点的;
    4.它的玦口是砣具两面对切而成,也就是一面一刀,形成玦口。而这件玉玦与红山文化早期玉玦唯一的差别就是它的玦口的工艺,是用砣具单面切割而成的,形成单面斜向相对的切口,切面看上去并不整齐,切割得也并不利落,尾端还留有残茬。从这些细节上发现,它又不同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玦口基本都是四个相对的砣具斜切面,切面也是相对规整的,而具有砣具切割的明显特征。而这就说明,在这个时期比较先进的切割工具已经出现了,并且它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比较接近的,但是仅仅是接近而已。
    从这件彩玉玉玦的器形和工艺特点上看,它是具有两个时期的工艺特点的,比较符合器形上的过渡期和发展的特点,所以它应该是一个介于红山文化时期(距今6600-4870年)和夏家店下层时期(距今4200-3600年)之间的一件玉玦,而这个时间应该符合红山文化晚期这段时间。
    (三)切割工艺先进的玉玦
    当代非常有影响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在他的著作里面这样说过:“制陶的发明,使文化的差异有了一种看得见的记录。陶器形制和装饰的变化几乎像时装一样快。”【5】他在文章里面的意思是,这些陶器上面的纹饰就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它们可能是源于一种不尽相同的宗教背景和生产力水平的状态下的,而每个时期在形制上面的差异却是地理条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环境的多种不同因素而造成的,其实这就是历史文化时期的主要内容的体现。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审美标准,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已经在审美上和制作工艺上发生了变化,对器形就会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而这个阶段的玉玦肯定会与红山文化其他几个时期的玉玦制作工艺明显不同。所以,具有这些独自器形特点的玉玦,显然是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中的,它们应该符合并具备器形随着审美和生产工具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特点,而这个阶段应该与红山文化晚期的时间比较相符。
    从兴隆洼文化时期开始,到了赵宝沟文化时期,后来又发展到了红山文化时期,而这三个时期玉玦的制作特点都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有一定的共性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时期的玉玦基本上都具有器形硕大厚重,随料施工的特点,它们外缘的形状都是“去方为圆”的磨琢制作工艺;它们的玦口都为软性线具沾解玉砂拉切形成,拉切的痕迹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三个时期制作的玉玦看上去都非常的朴拙自然,也很容易分辨。而从红山文化时期开始,玉玦在器形上明显开始有了发展,特别是雕工精湛的玦形兽首玉猪龙的出现,更进一步说明这个时期的玉玦做工已经越来越精致了,形制也越来越规范和复杂,已经开始向比较注重器形和工艺的方向发展了,说明这个时期的宗教也开始逐步的走向了完善。
    可以想见,玉玦工艺的发展和陶器制作的发展应该是大相径庭,基本一致的,从红山文化各时期玉玦的形制上,就能看到生产工具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