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曾国藩还积极主张派遣幼童出国留学,在出世前向同治上书说:“拟选聪明幼童出国留学,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部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在曾国藩等人的倡导下,清政府计划每年选送三十名幼童去西方学习,唐绍仪、严复、詹天佑等为一时之俊,这些举措为中国近代政治、工业的发展准备了一批人才。对以后几十年中洋务运动蓬勃发展,曾国藩有倡导之功,他不失为中国洋务运动开先河者。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理论家和实干家,他崇奉理学,但并不迂腐,他认为一种道理“适时则贵,失时则损”,并说“物穷则变自古然也”。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这种理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直被奉为主臬,他针对当时腐败政治,主张整肃吏治使用廉吏,提拔讲求经世致用有实际能力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官吏,并身体力行、认真实施,他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就清理历年积案达四万余起,对下属官员进行调查,考核政绩优劣,分别予以嘉勉重用和降革,他使用人才不拘一格,为清王朝荐举了大量人才,其中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是最突出的皎皎者。 曾国藩还重视实践,重视对人的培养教育。他的家书一直受到后人的重视,他早年身为京官常写信回家,教育家人参加劳动,要求他们下地干活,锄地、插禾、打草、拾粪,勤俭持家,保持半耕半读的家风。他在京城时将白菜、茄子等优良品种寄往家中,叫他们种植,这些思想和作法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诚属难能可贵。 总之曾国藩一生经历复杂,在政治上他组建湘军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维护和支撑了满清的腐朽统治,阻挡了历史潮流的前进,这应该理所当然地受到批判;但它倡导和创办洋务,主张向西方学习,为发展中国近代工业起了开先河的作用,则应予以肯定。他的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既有唯心荒谬的封建糟粕,也有可贵的闪光精华。因此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总是有褒有贬,毁誉兼之,批判憎恶者大有人在,顶礼膜拜者也不乏其人,结论还是章太炎先生说得好“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算是合乎情理的公允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