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熙先生逝世周年追思:关心后辈,90岁仍从事学术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35 澎湃新闻 徐高 杨之 参加讨论
12月24日,由民建上海市委、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汪熙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暨《汪熙先生纪念文集》首发式”,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来自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出版单位的40余位学者和汪熙先生的亲属好友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分享了与汪熙先生的交往经历,追忆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以及他在历史、经济、国际关系等学术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会议现场 汪熙(1920-2016)先生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全国中美关系史学会副会长。1940年代后期,他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成归国后,从事中国近代史、中美关系史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与教学,著述丰硕,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中美关系史领域的研究人才。汪熙先生的代表著有《求索集》、《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美国海军与中美关系》,主编《中美关系丛书》28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共9辑11本及“美国管理协会”丛书共8辑165本。 汪熙先生逝世周年追思会由他的弟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主持。《生命不息 求索不止——汪熙先生纪念文集》揭幕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傅德华介绍了文集的编辑和出版情况。在去年汪熙先生告别会后,傅德华、吴心伯、金光耀等就有了编辑汪熙先生纪念文集的想法,该想法获得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支持,随后向社会各界发出征文通知。经过半年多的准备,编委会总共收到51篇纪念文章,在各方共同的支持和努力下,终于在今年12月21日如期出版。 《生命不息 求索不止——汪熙先生纪念文集》,傅德华、吴心伯、金光耀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纪念文集首发仪式之后,与会者追忆了他们与汪熙先生的交往。 国家外文出版局原局长周明伟先生说:“我不仅是汪熙先生的学生,也是汪熙先生的朋友。”周明伟的父亲与汪熙先生是故交,他印象最深的是汪先生经常从距离很远的复兴路家中骑着自行车来复旦上班,西装革履的他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少数师从汪先生却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周明伟满怀遗憾。在他看来,汪先生不仅是他学术上的导师,更是精神上的导师。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谈到与汪熙先生交往的一件小事,令他感受到汪先生的细致和认真。1990年代初,汪熙先生录取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金光耀、王立诚等青年教师为在职博士生,需要对他们进行英语面试。他知道黄洋当时刚从英国留学归来,英语水平不错,特意请他担任博士生英语面试时的秘书,以便考核。黄洋还高度评价了汪熙先生对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贡献。1980年代,他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了一些列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鸣。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是具有开创性的,为复旦史学特别是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1985年11月1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会议合影。本次会议名家云集,召集人是汪熙先生。参会部分学者: 第一排:左一 罗荣渠;左二 资中筠;左三 唐振常;左四 汤志钧;左五 陈旭麓;左七 丁名楠;左八 李慎之;左九 邹健秋;左十 张仲礼;右一 吴乾兑;右二 张振鹍;右三 姜义华;右四 丁则勤;右八 汪熙;右九 田汝康 第二排:左二 阮芳纪;左四 袁明;左五 严四光;左十一 夏良才;右九 沈予;右十:沈渭滨 第三排:左一 王冠华;右一 尤卫群;右四 陶文钊;右六 王建朗;右七 金光耀;右十 徐国琦;右十一 郑会欣 第四排:左一 时殷弘;左六 傅德华;左九 徐跃;右三 徐以骅;右四 王建伟;右十 任东来;右十二 章百家;右十三 牛大勇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建民是汪先生的忘年交,几十年前两人常一起骑车回家,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汪先生动员他参加民主建国会,还介绍日本鹿儿岛大学的田尻利教授给他。在田尻利教授帮助下,他的文章得以在日本《国际教育》杂志上发表。 汪熙先生的再传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建标回忆,在汪先生去世前一年的某日午后,他突然接到汪先生的宅电。电话中,汪先生特意询问马建标正在撰写的《利益集团与美国国会:1921年美国对华贸易法案研究》进展情况,并要求写好之后给他看看。其时,汪先生已是九十六岁高龄,仍然关心后辈的史学研究。而汪先生之所以如此关注1921美国对华贸易法案研究,是因为这是他数十年来的研究心结。据马建标的老师、金光耀教授言,他在1980年代选修汪先生开设的“中美关系史”课堂上,就听汪先生说过1921年美国对华贸易法案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学界迄今尚无公开研究问世。 参加本次追思会的除了汪熙先生的亲属、学生外,还有很多与汪先生在不同领域有交集的好友。 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1985年与汪先生结识,汪熙先生曾帮他翻译斯米克管理丛书,在汪先生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美国道森国际有限公司总裁丁利刚回忆,前年汪先生在整理信件时,将几十封他与老师陈翰笙的书信赠送给丁利刚,他十分敬佩汪老90多岁时仍坚持学术研究。汪先生曾经的业务助理邱忠东说,通用再保险公司从1996年至20世纪初一直秉承汪先生“承诺不夸大,但是一旦承诺要高兑现”(low promise, high delivery)的市场战略,这一理念不断指引着公司在华经营的方向。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曹培雷参与了《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的编辑过程,之后汪先生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作品让她加深了对汪先生的了解。曹培雷认为,汪熙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他的文字极富感染力。复旦大学原人事处处长、国际事务与公共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沈兰芳提到了汪先生思路清晰,待人非常亲切,对于行政工作极其理解和支持,具有超强的领导力。民建上海市委原秘书长吴惠源认为,汪熙先生在复旦大学锲而不舍地发展着民建力量,是民建在复旦大学新的举旗人。 最后,汪熙先生的次子汪松深情朗诵了父亲翻译的一首英文诗歌——《所有的路都通向你》,其中有云:“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你,在漆黑的夜里,你透过夜空星辰引领我……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你,当我漫游倦归时,你像百灵鸟歌唱呼唤我早日回家!” 与会者合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学术研究不要有门户之见”:张政烺诞辰105周年座谈侧记
- 下一篇:悼念王令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