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究竟应当以怎样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2)

二、“合力论”是不是真的否定了人的意志的作用?
    个人以为,恩格斯提出“合力论”以阐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在肯定物质 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乃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的前提下,关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其他因素 、尤其是与人有关的因素的揭明;因此,在蒋教授的文章所给定的讨论前提下(注:“ 合力论”的表述,见《安徽史学》2004年第1期,第25页,以下引文同,不注;蒋教授 提出的讨论前提,见《安徽史学》2004年第1期第26页下注①。),问题的提法似乎应该 是这样的:恩格斯的“合力论”究竟否定了谁的意志?怎样的作用?在我看来,恩格斯的 “合力论”,确实否定了“单个的意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或根本性的作用, 而肯定了“每一个意志”相互作用融合为“合力”所产生的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 而“历史事变”无疑具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合力”所产生的结果并非历史 发展的终极原因,因为构成“合力”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他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 ”所决定的;因此,在“每一个意志”背后隐身不现却如影随形般的“经济的情况”, 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者用恩格斯本人更加准确的表述来说,就是“根据唯 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注:《论历 史科学》,第87、271、380、380、380、380页。)。
    如果以上的理解和诠释大致不谬,那么,我们再回到蒋教授的文章所征引的恩格斯关 于“合力论”的经典表述,不难看出,恩格斯的“合力论”正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的 前提下,对被“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或曰“经济的因素”所决定了的其他因素、 尤其是“人的意志”以至于“每一个意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的肯定;而否定之否定, 正是唯物史观本身的辩证本性的客观要求,正是唯物史观较之前此的一切历史观念的高 明和深刻之处。诚然,蒋教授的质疑,决非空穴来风、捕风捉影。以往的诠释、特别是 “教科书体系”关于“唯物史观”的阐释,总是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人 物创造历史”、“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还是“人的动机和目的等主观意识”等等, 置于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框架之中,似乎肯定了人的动机、目的等主观因素 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滑入“唯心史观”的邪路上去,一提个人在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就等于无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并因此而堕入“英雄史观” 的泥淖中去;更进一步言,“与此有关的还有思想家们的一个荒谬观念,这就是,因为 我们否认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各种思想领域有独立的历史发展,所以我们也否认它们对历 史有任何影响。这是由于把原因和结果刻板地、非辩证地看做永恒对立的两极,完全忽 略了相互作用。这些先生常常故意忘却,当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 济的原因造成的时候,它也影响周围的环境,甚至能够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注:《论历史科学》,第87、271、380、380、380、380页。)。这种早已有之且至今未 绝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对于辩证法的藐视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以至 于仍然在前黑格尔的思维水平上谈论马克思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观念;而 且,当这样的谈论是在马克思的名义下、出诸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之口,我们不能不对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为保卫马克思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钦佩 。
    我认为:不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说,正确理解和准确诠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辩证地思维。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 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注:《论历史科学》,第87、271、380、380、380、3 80页。)。须知,这里的“人”,不是指一般的、抽象的即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的人 ,而是指现实的、有生命的“过去每一历史时代中所存在的个人”(注:《论历史科学 》,第87、271、380、380、380、380页。);如果以前者代表后者、哪怕只是将二者直 接等同起来,那么,“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即由于公然舍弃实际条件,于是就可 以把整个历史变成意识发展的过程了”(注:《论历史科学》,第87、271、380、380、 380、380页。)。与之相反,如果“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 作是他们的意识”,那么,“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注:《论历史 科学》,第87、271、380、380、380、380页。)也就是必然的结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之所以必须要“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自 己的历史观的“出发点”,不仅由于正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创造了人类的整个历史,而 且由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不吃不喝就必然死亡这一人人皆知的经验事实,因此现实 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必然成为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也正是因此,“唯物史 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 教的”(注:《论历史科学》,第55、382、377-378、380页。)。
    如此去理解去诠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否完全符合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义姑且不论,只是“政治正确性”本身就值得质疑:历史唯物主义 难道会以“吃吃喝喝”作为自己理解历史的前提么?岂不庸俗;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 域中的运用,岂能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人民群众”摆在 哪里,又怎样与“个人主义”划清界限?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作为唯物史观出发点的 ,只能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即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不仅如此,而且把“从事实 际活动的人”作为自己的历史观的“出发点”,还决定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必然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视作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如同自然 历史过程相同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经济活动规律如同尊重自 然规律一样,成为人们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创造历史所必不可少和必须服从 的前提。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唯物史观把人类历史看作只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自然过程 ,从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就具有着如同自然规律般铁的必然性呢?遗憾的是,如 此朴素的善意曲解,由于悖离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 -而走到了这一新的历史观念的反面。根据这种观点,“整个历史的过程不是由活生生 的人民群众(他们自然为一定的、也在历史上产生和变化着的条件所左右)本身的发展所 决定,--整个的历史过程是由永恒的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所决定,它今天离开这一规 律,明天又接近这一规律,一切都以是否正确地认识这一规律为转移。这种对永恒的自 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永恒的真理,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注:《论历史科学》,第55、3 82、377-378、380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高贵的有学问的聪明人卡莱尔” 的批判,今天真的过时了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