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出现的几个地名,其性质及相互关系不大明朗,须加分析。 苍梧,整理小组注释说:“县名,应属南郡。”简书记氏当初对说:“苍梧县反者,御史恒令南郡复。”整理小组的看法当是由此而来。其实,《奏谳书》所收几份秦代案卷称说县级地名时并不缀以“县”字。本篇中的“攸”、“好畤”,《黥城旦讲乞鞫》中的“雍”、“汧邑”,《女子甲与男子丙和奸》中的“杜”(注:另两篇简书见《张家山汉墓竹简》第221-222、227-228页。)皆如此。至于地名后面带县之例,除本篇外,还有《女子甲与男子丙和奸》篇。该篇引述《律》曰:“敖悍,完为城旦舂,铁其足,输巴县盐。”整理小组注释说:“巴县,当指巴郡之县。盐,盐官。《汉书·地理志》巴郡朐忍有盐官。”所云当可凭信。以此比照,这里的“苍梧县”应该是指苍梧郡属县,而不是名为苍梧的县。 简书后文说到:“南郡复吏到攸”,“南郡复吏乃以智巧令攸诱召聚城中”。正是史当初预言中事。这显示史当时说“苍梧县”,正是意指包括攸县在内的苍梧郡属县。 苍梧与攸分别为郡、县,在简书所记就任职时苍梧官员同他的谈话中也有体现。自述此事时,说是:“初视事,苍梧守灶、尉徒唯谓:‘利乡反,新黔首往击,去北当捕治者多,皆未得。其事甚害难,恐为败。’”。灶、徒唯二人追述此事则称:“教谓新黔首当捕者不得,勉力缮备。弗谓害难,恐为败。”“教”通常是指上对下的行为。所以《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灶和徒唯把同的谈话说是“教谓”,显示其地位高于身为县令的后者。所说“勉力缮备”,显然也是上司对下属的用语。灶与徒唯的身份,整理者认为是苍梧守令(代理县令)和县尉(注:《张家山汉墓竹简》,第225页注释10;李学勤:《〈奏谳书〉解说》(下)。)。我们知道,在秦代郡县二级官职中,均有守、尉之名。前揭里耶秦简J1:16:5正面所记的“洞庭守礼”,以及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中的“南郡守腾”(注:《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3页。),即为郡守。里耶秦简J1:9:1正面与J1:9:3正面所记的“洞庭尉”、《史记·南越列传》中的“南海尉任嚣”则当指郡尉(注:《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亦云:“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当时人熟悉郡县之名,故可混用不别。今天判断这些官职,则必须结合相关记载。基于前面的分析,苍梧守灶当是苍梧郡守,尉徒唯当是苍梧郡尉。 关于苍梧与南郡的关系,简书所记,并不能理解前者为后者所辖。“苍梧县反者,御史恒令南郡复。”这句话实际上表明,南郡复审苍梧县反者,是奉御史之命行事,属于一种特别情形,而不是在按常规履行郡府的职责。这可能是位于首都的御史授权南郡对与之相近的苍梧代行自己的职权(注:《二年律令·具律》云:“乞鞫者各辞在所县道,县道官令、长、丞谨听,书其乞鞠,上狱属所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令都吏覆之。都吏所覆治,廷及郡各移旁近郡,御史、丞相所覆治移廷。”(《张家山汉墓竹简》,第149页)汉初“旁近郡”之间的司法关联,有助于理解本案中苍梧与南郡的关系。)。前揭里耶秦简将苍梧与南郡并举,更直接表明前者当非后者的属县。 三 苍梧的历史,最早是与舜之葬地相联系。在《礼记·檀弓上》和《大戴礼记·五帝德》中,都说舜“葬于苍梧之野”。《史记·五帝本纪》云: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集解》引《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谿皆相似,故曰九疑。”《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郭璞注:“即九疑山也。《礼记》亦曰舜葬苍梧之野。”又《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陵营道县南,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总名其地为苍梧也。”可见古苍梧本指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一带地方。 秦苍梧郡既然以“苍梧”命名,湘水上游今湖南南部的古苍梧一带,大概应在其境域。汉攸县故城约在今湖南攸县东(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第22-23页。)。秦攸县想必与其同地或相近。基于这两地的定位,秦苍梧郡域应包含今湖南东南一带,大致可以推知。 与秦苍梧郡地域可能发生关涉的有秦桂林郡、汉苍梧郡与秦长沙郡。汉苍梧郡域与秦桂林郡东部大体重合,位于南岭以南(注:汉苍梧郡,参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第35-36页。)。《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遣戍。”对于陆梁地,《正义》云:“岭南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这一事件的时空间界线明确,因而秦始皇二十七年即已存在的苍梧郡,不大会越过南岭,拥有秦桂林、汉苍梧郡地。 此前通常认为,秦长沙郡领有今洞庭湖以南的湖南大部、江西西部和广东、广西北部沿边地带。由于上文推知的秦苍梧郡地适当其南部,这里便存在两种可能。其一,秦长沙郡境比先前推定的要小,其南部另有苍梧郡。其二,秦苍梧郡实即传世古书所载长沙郡,或者它们是同一处秦郡的前后名。在前已引述的里耶秦简J1:16:5正面,记有洞庭郡的三个邻郡:巴郡、南郡、苍梧郡,却没有出现长沙郡。由此看来,上述第二种可能性要大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