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城邦及其影响研究(下)(2007050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14 静斋 newdu 参加讨论
其实很多古希腊作家经常在其著作中向读者说明斯巴达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闭关锁国。由于他们在军事上的强大,一般的城邦之间有了纠纷往往找斯巴达人调解。波斯人入侵时,历次希腊联军的主帅都是斯巴达王兼任的。一次雅典的主将地米斯托克利,尽管是萨拉密海战的第一功臣,因为没有得到允许就发言,斯巴达王欧律比亚德拿起手杖就准备打他[24]。可见当时斯巴达人的军事在希腊诸城邦中的地位。所以他们的闭关锁国主要是经济、文化方面,并不是全然不和外界来往。 而且由于他们的保守,一些淳朴的生活习惯被保持了下来(如前面莱山德的例子)。当时很多希腊人都很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希波战争后期雅典最著名的将军客蒙,以及柏拉图。事实上在近代之前,西方知识界对斯巴达人的印象是很不错的。比如普鲁塔克在他的《吕库古传》中就对吕库古和斯巴达人的制度极尽赞美之词。"......整个城邦(斯巴达)都浸入了对智慧的热爱。他(吕库古)的声名理所当然地超越了所有那些曾经在希腊人当中创建政体的人物"[25]。对于梭伦,普鲁塔克倒有所保留。他批评梭伦没有能制止庇西特拉图推翻他自己建立的民主制度,成了僭主[26]。 对于雅典的政治制度--在这里我不想细述其内容和演变,只提一点:公民被选为担任主要官员时,是抽签决定职务的。很明显,这是"军事民主制"中的公民大会膨胀到极点的典型--普鲁塔克批评得更多。其实早在他之前500年,一个雅典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和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齐名的修昔底德也批评过雅典。他一语道破了被后世人视作"希腊黄金时代"的伯利克力时代的实质:"......虽然雅典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公民手中。......而每个人都想居于首要的地位,所以他们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结果使他们丧失了对公共事务的实际领导权。在一个统治着帝国的大城市中,这样的政策自然会引起许多错误"[27]。作为亲历过伯利克力时代的人,修昔底德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两位历史学家的胸像--希罗多德(左,484 BC-425 BC)与修昔底德(455 BC-399 BC) 不知为什么,很多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赞赏有嘉的人往往不注意雅典人修昔底德对自己城邦的批评,却总是引用来自小亚细亚的哈利卡那苏人希罗多德的赞扬。希罗多德的那本《历史》确实是把雅典作为希波战争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来写的。"如果说雅典人乃是希腊的救主的话,这便是十分中肯的说法了"[28]。米亚太德在马拉松让大流士的军队首尝败绩;没有地米斯托克利,也许希腊联军就会退守科林斯地峡,从而被波斯人全歼;雅典人为了萨拉密海战,离开了故土任其被敌人蹂躏。 但谁都知道在历史记录的真实性上,希罗多德是比不了修昔底德的。他总是醉心于传说和轶事,有时忘记了考察事情的真相。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普鲁塔克写过一本书--《论希罗多德的阴险》。我不准备讨论这本书,在王嘉隽译的《历史》(1959年6月版)中收录了一篇前苏联历史学家卢里叶写的《希罗多德论》,对希罗多德叙述的可信度问题有较详细的论述。我只想转述几处希罗多德故意修改史实,为雅典服务的地方[29]。 比如希波战争时科林斯的领导人阿迪曼托司是被誉为"从全希腊得到自由之冠的人"的著名将领。但在希罗多德的笔下,他成了一个懦夫和叛徒。原因只是科林斯已经从希波战争时雅典的战友变成了这个时候雅典的对手。他硬把忒拜的统治集团倾向波斯的态度说成是全体人民的态度,因为忒拜和科林斯一样,现在已经成了雅典称霸的障碍。他把当时真正投降了波斯人、此时却是雅典盟友的阿尔戈斯人说成因为一个神喻而没有参加反侵略的战争。至于他说没有地米斯托克利萨拉密海战就不会发生,也被后人斥为"胡说八道"。那是一场希腊联军策划已久的战役,绝非临时凑合的仓促应战。还有一件最令后世人无法想象的事也被他掩饰了:雅典民主制的第二建立者--把梭伦改革进行得更为彻底的克里斯提尼,竟然同意了波斯使者"献出土和水"(表示臣服)的要求。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对伯利克力领导的民主派不顾斯巴达的反对,单方面和波斯签署了标志希波战争结束的《卡利阿斯和约》--该条约实际上承认了波斯对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的统治,以换取波斯对雅典攻打斯巴达的支持;而抵抗波斯人最出力的雅典将领米亚太德和客蒙父子都是反对民主制的,就不会太惊讶了。 即便是这样,希罗多德还是偷偷流露出对民主制的不信任:"看来,真好象欺骗许多人比欺骗一个人要容易些"[30]。 至于修昔底德原文照录的伯利克力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我们是否也应该将之视为一种政治宣传呢? 只要我们不再把雅典的民主制和"文明的进步"、"希腊政治思想的精髓"等等赞誉联系到一起,那么一些希腊最深刻的思想家的遭遇,诸如阿那克萨戈拉被放逐、普罗塔戈拉被追杀、苏格拉底被处死等等所谓"雅典民主制的悲剧"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我们也就不必对欧里庇德斯、阿里斯多芬、柏拉图这些雅典最出色的头脑对雅典民主制度的揭露、讽刺、批判感到诧异了。在那个时代,民主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其比贵族寡头制,甚至比僭主制少犯错误。 我无意否认伯利克力他们那代雅典人的成就,但他们取得的成绩里有多少是得益于他们的政治制度,确实需要我们没有偏见的深思。 四. 不是结论的结论 希腊化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46 AD-120 AD) 至此,我已经粗略地总结了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发展进程。从完整性的角度上来说,这段历史似乎还应包括希腊化时期,但是这一时期在政治制度上没有什么创建,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是"世界大同"观点的提出(由亚力山大帝国引发),已经超出了城邦政治,所以略去不谈。 对于后世的政治家或学者来说,他们能从希腊城邦政治思想中学到什么呢?恕我直言: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罗马自有其"法制"和"共和"的传统,而诸如老伽图这样典型的罗马政治家又是非常看不起希腊文化的[31],所以很难说罗马从希腊那里学到了什么政治思想。西欧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重新发现古希腊文明。直到这时,雅典才因其出色的文化贡献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掩盖了斯巴达。在政治思想领域,本来是由新教的兴起所推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在这时正好引雅典的民主制为外援。民主制也就在这时开始被神化。直到也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后完成,民主制的神化才告一段落。其影响就是现代西方的许多政治家和学者们,谈起民主制总是虔诚得很,完全不理会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局限性。 另外,现代西方各国实行的民主制度与雅典的民主制其实已有很大的不同。以美国为例,《联邦党人文集》中各撰稿人的笔名都取自古罗马的高士名臣,可见他们心中的榜样是古罗马共和国。也难怪,古希腊历史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各城邦简直是一盘散沙,还是罗马人的功勋更能激励人。就这一点上来说,现代西方普遍实行的政治制度,虽然名称上是"民主制",但其实质仍然是古罗马的"共和制",和雅典的关系不大。(关于"民主"和"共和"的异同,请参阅《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施治生、郭方主编,1998年12月版。)只不过很多时候,一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拿伯利克力的30年"黄金时代"为民主制度制造一些"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幻影而已。但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断断容不得心中有任何先入为主的东西的。 03.4.8 注释: 1《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7页,K.波普尔著,1992年8月版 2 参见《古代城邦史研究》,上编第一章,日知等著,1989年12月版 3 参见《古希腊史》,第四章,B.C.塞尔格叶夫著,1955年5月版 4 《世界文学文库·伊利亚特》,卷二,90-101行,28页,荷马著、陈中梅译,1999年6月版 5 《世界文学文库·奥德赛》,卷二,14-16行,16页,荷马著、陈中梅译,1999年6月版 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160页,恩格斯著,1972年版 7 参见《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C.恩伯、M.恩伯著,杜杉杉译,1988年2月版 8 参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恩格斯著,1972年版 9 参见《希腊艺术手册》,G.里克特著,李本正、范景中译,1989年3月版 10 《希腊僭主》,4页,A.安德鲁斯著,1997年2月版 11 《希腊游记》,10卷24章,鲍桑尼阿斯著(无中译本) 12 《历史》,1卷27节,178页,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13 参见《名哲言行录》,卷一,第奥根尼·拉尔修著(无中译本) 14 参见《希腊僭主》,4章,A.安德鲁斯著,1997年2月版 15 参见《希腊哲学史》,卷一,144页,汪子嵩等著,1997年5月版 16 参见《世界诗库》,卷一,张德明等编,1994年12月版 17 《历史》,3卷125节,415页,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18 《历史》,5卷92节,554页,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19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3章4节,施治生、郭方主编,1998年12月版 20 吕库古把全斯巴达的地分成9000块给予全体公民并下令此数不得增减(参见《希腊罗马名人传·吕库古传》),很明显这就是他心中的斯巴达公民的理想人数。柏拉图在《法律篇》中(5卷,737E)给他的理想城邦定出的公民人数是5040人。亚理士多德在《政治学》中(1326b1-25)明确提出:城邦的理想公民人数下限是维持城邦自给自足的生活,上限是保证公民间相互熟悉。 21 参见《希腊罗马名人传·莱山德传》,普鲁塔克著(无中译本) 22 参见《世界诗库》,卷一,张德明等编,1994年12月版 23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吕库古传》,9节,97页,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1990年11月版 24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地米斯托克利传》,11节,247页,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1990年11月版 25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吕库古传》,31节,125页,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1990年11月版 26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梭伦、普布利科拉合论》,3节,232-233页,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1990年11月版 27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卷6章,150页,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960年4月版 28 《历史》,7卷139节,684页,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29 以下转述内容见《历史》,《希罗多德论》,1-166页,卢里叶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30 《历史》,5卷97节,557页,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1959年6月版 31 参见《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伽图传》,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1990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