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寻真知启后人——访史学家章开沅教授(20031221)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3:11:13 荆楚在线 黄宣传 等 参加讨论
金秋时节,适逢华中师大迎来百年华诞之际,由章开沅教授主编的《近代中国的官绅商学》和《近代资产阶级研究》,分别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由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创建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不断发展,已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今年78岁的章开沅,自1951年起在华中师大任教至今,曾任华中师大校长,出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学术研究成果甚丰。 以史为鉴 服务现实 章教授认为,历史千万不能被忘记,“亡人国者,先亡其史”,史学研究很重要。历史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它还属于全人类,包容着天地之间、人际之间、国际之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研究已由过去的以人为本,拓展到对环境历史、太空历史等跨越时空的全面观照。历史学家肩负重任,应心系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前途命运。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同时更应该是思想家,在重大历史问题上,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不应以狭隘的功利主义来衡量历史的“用”和“历史学家的技艺”。面对当前人类文明重物质轻精神的严重缺失,历史学研究者更不应该保持沉默,而要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历史研究的功效。 在谈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史学工作者如何有所作为时,章开沅教授说,史学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发掘新史料,开拓新领域,为国家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历史是一面镜子,史学工作者通过挖掘开发史料,为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服务,大有用武之地。随之,章教授娓娓道来,讲述了他们对商会等团体组织的研究情况。 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研究辛亥革命时,在苏州档案馆勘察商会档案,华师大历史研究所的学者们敏锐地感到,加强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研究有助于摆脱资产阶级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模式,推进近代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商会研究从此揭开了序幕,由此也促成了华中师大历史研究所与苏州市档案馆的密切合作。通过对苏州商会档案进行整理研究,该所倾注十年心血编撰了《苏州商会档案资料汇编》。这一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表明了在过去,商会等团体组织通过绅士、商人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于新式商人社团的研究、近代绅商的研究对于探讨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及公众领域问题极具意义。延伸到当代,这一研究又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商会组织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加入WTO后,商会组织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像这样的研究使历史的归纳与演绎更具有理论的自觉,也使理论的阐明在历史评判的基础上更为精确,并且寻找到了与现实的结合点,围绕这项研究,华师大成立了中国商会研究中心,马敏、朱英等一批有造诣的学者通过对商会的研究已在学术领域脱颖而出。 重提史魂 重建史德 章开沅教授在谈话中多次强调治史的品格。他说,史魂即史德,历史学科固有的独立品格最重要,以史学为业者必须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以学者的识见,恪守学术规范,将史学参与与保持学者独立人格结合起来。自古至今,独立的学者人格一直受到挑战。过去是受政治干扰太多,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对史学已渐宽容,但又遭到商品大潮更为猛烈的冲击,真正专心致志坚持在漫无边际的史学海洋中执着远航的人,已经愈来愈少。学术领域的急功近利导致率尔操觚之作泛滥,敷衍塞责者有之,剽窃成书者有之,精品难出,赝著充塞。现在所缺少的,正是“辨心术以议史德”的高度自觉。重提史魂,重建史德,正当其时。 章教授引用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诗,“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来提醒史学研究者们,必须明确治史为求真,是为保存民族文化,学术不是求名求利的工具。尽管史学在社会暂时受到冷落,但历史学者不可妄自菲薄,必须保持学者的尊严与良知,以高品位的学术成果争取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他深信,只要还有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存在,史学就绝对不会沉默,除非是自己毁灭自己。 史学要创新,创新并无定法,但也并非无章可循,最基本的一条是:创新不是想象的,而是实践的,是通过学术史的继承和开拓实现的。章开沅教授的治学领域有多个,看似互不相干,实则紧密相联。由辛亥革命史起点,拓展到资产阶级研究、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其解决的问题基本相同,但分析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由革命史研究,到群体研究,到现代化研究,内在路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寻求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主体特征。商会研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研究大树上的一个果实,在一些年轻学者的辛勤耕耘下,这颗果实落地生根,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不仅对资产阶级研究有所推进,也由此可以透视近代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已非当初整理商会档案时所能料想的。教会大学史研究独立性强一些,但由此发掘的文献对于南京大屠杀研究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术创新的过程中,实证的态度,史料的发掘,理论的自觉综合发挥作用,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史学作品,由专而博、由浅入深、厚积薄发,是永无止境的。 史学大师章开沅曾形象地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忙忙碌碌的老鸡,成天到处啄啄扒扒,如发现什么谷粒、昆虫之类,便招呼小鸡前来‘会餐’。”这无疑是他为人师者的自况与自豪之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