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六]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吟唱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3:11:12 中国民俗学网 徐俊六 参加讨论
摘要:“目瑙斋瓦”是景颇族最著名的口传史诗,是景颇族的民间艺术经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承载着民族历史、蕴含着民族精神。“目瑙斋瓦”吟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展演形式,通过对吟唱、吟唱者、吟唱内容与吟唱技巧的理论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访谈调查等方式可以探析“目瑙斋瓦”吟唱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 关键词:景颇族;史诗;目瑙斋瓦;吟唱;董萨 吟唱是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的展演方式,斋瓦是“目瑙斋瓦”的吟唱者,斋瓦吟唱“目瑙斋瓦”具有唯一性与独立性。“目瑙斋瓦”吟唱是一项复杂而又意义的艺术呈现,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角度探析它的存在形态与表现技巧,从而让世人了解“目瑙斋瓦”的远古性与神秘性。 一、吟唱与吟唱者 (一)吟唱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吟,呻也。”《苍颉篇》中说:“吟,叹也。”这里说的吟,是发出叫声、感叹声。《战国策·秦策》说,“则将吴吟。”《荀子·不苟》说,“盗跖吟口。”《汉书·礼乐志》说,“吟青黄。”这三句中的吟有吟咏、诵读的意思。著有《唐才子传》的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句中的吟是作诗、写诗、推敲字句。唱,比较简单,本义是街市的叫卖声,《说文解字》中说:“唱,导也。从口,昌声。”吟唱两字连在一起,可见金代元好问的《和党承旨诗》之二:“白头两遗编,吟唱心自足。谁为起九原,寒泉荐芳菊。”诗句中吟唱的意思是吟咏歌唱。清代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见之吟唱,以宣郁而写哀者,类情深,而响激。”表示当着众人的面朗诵。中国古代诗歌与辞赋在创造上比较讲求对仗、平仄与押韵等,因此非常富有韵律感,朗读时铿锵有力、错落别致、韵味十足,诗歌词赋朗读时常常伴有音乐。这种文学式的展演是通过人的诵、读、唱、哼或穿插合并几种方式来实现。 吟唱,在其他场合称为说唱、讲唱;吟唱过程称为说唱艺术、说唱文学、讲唱文学、曲艺等。一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孙官生在一文中说:“在云南本土上,在土著少数民族中,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种原始形态(自然形态)的说唱艺术。它们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1)记述本民族的‘历史’(2)解释世界和自然……。”孙官生在此文中提及的原始形态的说唱艺术就是指各少数民族神话史诗的吟唱。在这里,他认为吟唱是一种说唱艺术,同时也是曲艺中的一种古老形式。吴文科在文中探讨了曲艺与说唱、说唱艺术的关系,他说:“通常属于民间文学范畴的民间故事、笑话、叙事民歌和歌谣等的创作和流传,均是通过口头语言的说唱方式来进行的,故而也被称为说唱文学;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则被笼统地称之为说唱艺术。但许多具有说唱特点且被称为说唱或说唱艺术的民间文艺形式,不能也不应与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曲艺概念划等号。”吴文科认为,曲艺与说唱、说唱艺术存在一定的关系,说唱与说唱艺术是曲艺的某种表达方式,但它们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说唱与说唱艺术不具舞台表演的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叶德均在他的《宋元明讲唱文学》中说,讲唱文学是指“用韵散两种文体交织而成的民族形式的叙事诗,是由说的散文和唱的韵文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叶德均认为,讲唱文学是韵散体组合在一起的叙事诗,有散文的说与韵文的唱组成,这个定义相对来讲比较严格,必须具备以上特征才算讲唱文学。如果依据以上观点来考察民间文学,那么很多民间文学样式均不能作为讲唱文学,因为不同时具备韵散结合、说唱结合的特点,有的只是说、有的只是唱、还不一定有韵文,就不能算讲唱文学。云南大学董秀团教授在研究叶德均提出的讲唱文学后,结合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特点提出“说唱文学是韵散结合形成的有唱有说的文体,或是全部由韵文组成的可吟诵可演唱的文体。”这个概念与叶德均所提有相似之处,说唱文学必须有韵散体的形式,有说唱的形式,但后者的范围可能要更广泛一些,也不是那么严格,不一定要有说的散体与唱的韵体,全部是韵体也可以成为说唱文学。接着,董秀团概括了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类型与特征,“以说唱者与人物的关系而言,可分为叙述型、代言型和扮演型;从目的或功能出发,可分为仪式型、生活型与表演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吟诵型和说唱结合型。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特征具有形态丰富性、发展的不平衡性、本土与外来的双重影响。”董秀团对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研究是多年来对此研究的代表,集中概括了云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整体风貌与特征,对研究此类文学体裁与文学文本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吟唱是否等同于说唱、讲唱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看,无论说唱、吟唱、讲唱等均是人们通过声带发出某种声响,并伴随着各种唱的形式,在出声的方式上是相同的,区别在于说唱有说、吟唱有吟、讲唱有讲,即展演人根据展演方式、周围环境、听众等因素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更为理想。所以,从广义上讲,三者之间是等同的。而吟唱与说唱文学、说唱艺术、曲艺是否等同,这就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吟唱中包含的各种吟唱者、吟唱内容、吟唱场合、周围环境、听众等因素不一,所以各种吟唱的展演方式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很多民间文本,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经典在展演时,它们展演的载体是不一样的,有的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有的用完全歌唱的形式、有的用吟诵的形式、有的用默念的形式等等,根据不同的民族文本,有口头的、文字的、文学的,还有根据各民族的传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演。吟唱是一种展演方式,它展演的内容肯定与文学、艺术、曲艺有关,可以讲吟唱是说唱文学、说唱艺术与曲艺中的某种方式,但吟唱不能等同于文学样式、艺术样式与曲艺样式。吟唱是一种行为方式,侧重具体的操作,说唱文学侧重文本本身,说唱艺术侧重艺术形式。因此,吟唱应在不同的环境下考察,若吟唱时只是单纯的随意的吟、诵、念,没有相对固定的文本,那它仅仅是吟唱;若吟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定的文本形式,那吟唱是吟唱文学的载体而类似于说唱文学;若吟唱的内容中还包含其他仪式行为,则吟唱就成吟唱艺术的具体样式而倾向于说唱艺术;而吟唱有可能是民间曲艺的一种古老形式。本文考察的吟唱主要是对各民族民间经典文本的吟唱,包括口头的、文字的或文学文本的吟唱,吟唱对象集中在各民族的神话或史诗。 (二)吟唱者 吟唱行为或吟唱过程是由一定的吟唱者实施,不同的吟唱者他的吟唱方式与吟唱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吟唱者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以及其他民族文学经典,维吾尔族的“乌古斯”、彝族的“梅葛”、佤族的“司岗里”、纳西族的“崇班图”、景颇族的“目瑙斋瓦”、哈尼族的“奥色密色”、白族的“创世纪”、拉祜族的“牡帕密”、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基诺族的“阿莫腰白”等可以吟唱的史诗或神话后发现,这些神话与史诗的吟唱者有着共同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