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毋庸译言,台本在译文上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所本不同,见仁见智,编者众多,难求一律,挂一漏万,自所难免。提出下面几个方面就正于诸大家: (一)从音韵看,有些译文,尚须商榷 例一、《周本纪》:“流为鸟,其色赤,其声魄”,台本将魄译为“稳定”(30),这是依据《集解》之“安定意也”,欠妥。《史记会注考证》曰:“魄然,状其声也”,甚确。旁证如《后汉书·五行志一》载桓帝时童谣:“城上鸟,尾毕逋”(3281),毕逋的合音就是魄。古乐府《两头纤纤》之“腷腷膊膊鸡初鸣”,腷膊的合音也是魄。魄,状乌鸦之振羽拍翼之声。从上古音看,乌,鱼韵影母,魄,铎韵滂母,鱼铎迭韵,古音相通,是押韵的,而民谚正是押韵的。 例二、《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台本将离辞译为“分析词句”(590),这是根据的《正义》,非。按,离同丽,附著也,离辞就是连缀成文辞,与“属书”义同,查上古音,丽,支部耒母,离,歌部耒母,丽离双声,系一声之转,义得兼通。旁证如枚乘《七发》有句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比、属、离、连皆同义词,排列比並之意,这也是修辞手法上的排比句式。泷川《史记会注考证》曰:“离,附离之离”,甚确。 (二)从语法修辞上看 例一、《绛侯周勃世家》:“所不足君所乎?”台译本为“这个莫非不满足你的意思吗?”(563)《史记选注集说》也将“所”译为“意思”,非。按,所,处所,名词。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诸葛亮《出师表》:“优劣得所”,成语各得其所。所,皆指处所,引申为安排,恰当安排,这句意思是:你所不满足的是(对你的)安排吗?即指设肉而不置箸。 例二、《留侯世家》:“且夫唯楚无疆,六国立者复挠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台本译为“而且楚国目前是无敌于天下的,您立的六国又被他削弱而附庸他,大王如何能使楚国来臣服你呢?”(545)按,且夫,假设连词,表推进一层, 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不是转折连词,因为整个句子是假设复句。无,发声语助,无义。无疆,疆也。如《诗·抑》:“无竞维人”,《毛传》:“无竞,竞也”,又《诗·文王》:“无念尔祖”,《毛传》:“无念,念也”即是。唯,范围付词,只也。“臣之”,从上文看,当指使六国臣服,不可能指项羽,因为当时楚尚强大,上文有“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挠楚权。”这句译文应是:“再说(目前)只有楚国强大,六国(假如汉王建立其后的话)建立起来会再次屈从楚国,陛下怎么能使六国臣服呢?”言下指汉楚双方都在争取降服六国。 例三、《张仪列传》:“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台本译为“这些都是我学过的术业,苏先生用来对我,而我却一直没有悟解过来……而且苏先生在,我张仪又怎么有能力和他作对呢?”(651)将“术”解为“术业”,将“能”解为“能力”,不妥。“在”字译意不明。按,术、计谋:能,能够,助动词;在,使动用法。上句应译为:这是使我在苏秦的计谋之中而我竟不醒悟,我不及苏君是很明白的了。下句韩峥嵘《古代汉语虚词手册》译得较好,“而且苏秦活着,我张仪难道能够(反对他)吗?”(244 )有的《古代汉语》将此句改为“吾在术中而不悟”②,这样改字解经,更是不妥。 例四、《游侠列传》:“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台本将存亡死生译为“生死存亡的关头”(1078),作为偏义复词的名词语,欠妥。按,本传中记郭解“既拯人之命”,这是指存亡,使亡者存也,存,使动用法,亡,名词宾语;又记郭解“身所杀甚众”,即指死生,使生者死也,死,使动用法、生,名词宾语。存与死,亡与生皆相对为文,这是一对语法结构相同的反义词。 例五、《季布栾布列传》:“布辞之官”,台本译为“季布就辞掉官职走了。”(885)非。按,之,动词,到也,往也。意思是季布告别回到了太守任上去。从上文看,汉王默然惭,接受了季布的批评,而且强调“河东吾股肱郡”,表示对季布的特别信任,季布怎么会辞官而去呢?旁证如《汉书·季布栾布列传》之“布之官”,就没有“辞”字。之官者,回任所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