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27年,即“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创时期,表现在历史学上,其最大的特点是:封建主义史学的没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萌芽。这里,我谨就唯物史观的传播,以及新史学的运用,谈几点看法,从而,看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中国的萌芽。 一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始传到中国,并在历史研究上加以运用。这是二十年代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从此,有了一种新史学的诞生。 早在1903年之后,国内就已经有了关于唯物史观的个别观点,但当时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它作为一种学说,全面地介绍,并且运用,那还是在苏联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可以说,它的出现,是跟中国社会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翻译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虽然不算太多,但是,都简单地叙述了唯物史观的原理,比如《共产党宣言》(1919)、《雇佣劳动与资本》(1919)、《哥达纲领批判》(1922)、《国家与革命》(1927)等。以及翻译过来的外国人著作如日本河上肇的《唯物史观研究》(1919)、芬兰郭泰的《唯物史观解说》(1921)、俄国普列汉诺夫的《史的一元论》(1929)、德国考茨基的《伦理与唯物史观》(1922)等。其中,河上肇和郭泰的较常被人所运用。当时的共产主义者和进步人士,学习和宣传唯物史观是一种职责,而一些刊物,象《新青年》、《中国青年》、包括《东方杂志》等,也都一时以宣传唯物史观为已任。 总之,二十年代,在政治界、思想界、学术界兴起了一股学习和宣传唯物史观的热潮。当时有的人就非常感叹地说:“今不数年,而马克思之名喧传全国,上自所谓名士、下至初级学生,殆无不汲汲于马克思学说之宣播。”① 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把它运用在历史领域,又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也是一种历史理论。过去,封建主义甚至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看不到历史长河的沿流、发展和变迁,因此,在他们的眼里,或者历史是僵死不动的,变成死的东西,或者历史是万变的,在这变化中找不到任何规律。这样的历史学家都陷入了盲目之中。既使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家的代表梁启超,也同样如此。他在这个时代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经对历史学下过定义:“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②这里,他进步地承认了历史的变迁,而且,要为此而奋斗。但是,他不懂得这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变动的方向又不正确。历史在他那里,仍然是个未知数。到了第二年,即1923年,他自己就退步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中说:“我去年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内中所下历史定义,便有‘求得其因果关系’一语,我近来细读立卡儿特著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复研究,已经发觉这句话完全错了。”③这就是说,历史的变动、进化,又为梁启超自己所否定,或者说是部分否定。我们完全可以说,在这样大的问题上,资产阶级新史学家有后退的表现。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时,在普遍地介绍文章中,都转引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一段很有名的话,全面地论述、阐发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的和发展的原理。正象有人说的,“马克思首先使历史成为真正的科学,规定一严密的规律,而以唯物的观点解释一切过去历史的事实及现在的现象,预言将来的趋向。马克思指示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真正的方法,他虽然没有解释唯物史观的专书,但是我们可从在他经济学批评的序书中,可以得到唯物史观之真确的概念。”④ 按照河上肇的说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可以说是社会组织进化论,一可以说是精神的文化之物质的说明。把其史观适用到过去阶级的社会时,他的阶级斗争说,就生出来了。今所述的唯物史观的两部分中,不论任何部分,他皆一贯的。”⑤这就是说,每种社会上的精神构造,尤其是生命的构造,总是受物质的构造所支配,一直到进化,都是如此;而这种构造的变化,又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发生阶级斗争,或者革命,社会也就向前发展了。人们来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应该是这样。 有人更具体地从五个方面来总结:“唯物史观的要义,大体如左:1〉经济组织(生产及分配方法)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一切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精神的文化,都是筑在这个基础上面的‘上部构造’。2 〉社会底‘物质的生产’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同既存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只有解决了这个冲突,社会才有进步。社会革命,为的是解决这个冲突。这个冲突解决了,经济基础变动了。于是那些上部建筑也都跟着变动了。3〉一切精神的革命(不管是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哲学的),根本原因,都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底冲突。人类因为要解决这个冲突,所以才发生了精神的革命。一切‘危险思想’,都不过是经济事情底反映。4〉一切阶级斗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根本原因都源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底冲突。换句话说,就是源于经济上利害底冲突。人类越是意识了这个冲突,越努力阶级斗争,也就越早一天解决这个冲突。5〉一切问题,只有具备了‘物质的条件’时,才能够解决。”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