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萌芽(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4:11:13 《晋阳学刊》 叶桂生 参加讨论
《史学要论》1924年出版。但是,其意见的形成,则早在1920年。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第一部“概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全书包括6个专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它是用新观点、新思想来写的,同封建主义史学划清了界线,也比资产阶级的新史学,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更为先进。比如,在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观这样根本的问题上,以及三者关系,作者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说:“简明一句话,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换句话来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而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的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那么,历史学能否真实地反映这历史,关键又在于研究历史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观。他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我们新一代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创立的、普通称为的唯物史观。现在,新史学者的任务,就是要对循环的、退落的、精神的、唯心的旧史观抗辩,把历史一一重新“改作”。可见,他的“概论”是一种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他提出了历史理论与记述历史的体系,并且,具体地提出了人类学、民族学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去构成历史理论的设想,以及在现代的史学家应该负起的责任。又如,当时,在历史学界,有不少新史学家在讨论“历史学的科学化问题”。为此,李大钊在书的第四部分解答了自己的意见。他分析了欧洲近代以来的有名历史学家,而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找出来的历史的根本理法。”“这样子历史学在科学上得有相当的位置。治史学者,为得有法则可循”(21)法则是什么?就是唯物史观。这就在科学化的问题,划清了资产阶级历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界线。 |
- 上一篇:拓宽史学研究的思路
- 下一篇:游牧民族与中国“后亚细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