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三一八惨案的罪魁祸首:段祺瑞、章士钊抑或冯玉祥


      中国人大都知道“三一八惨案”,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关于这件事仍有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关于这件惨案的罪魁祸首一直没有定论。除了段祺瑞之外,一般认为,章士钊、冯玉祥等人都有可能是当时下令向学生开枪的人,也就是说,段祺瑞很可能不是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 1926年3月18日,正在女师大读书的许广平把刚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宫门口西三条21号鲁迅的寓所。撂下抄稿,许广平转身要走。鲁迅问:“为什么这样匆促?”许广平回答:“要去请愿。”
    这一天,北京学生总会、北京总工会、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等组织要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作为女师大学生领袖的许广平,自然不会缺席。在大队集合之前,她抽空把抄好的稿子先送到鲁迅家。
    得知许广平要去请愿,鲁迅不大以为然:“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听先生这么一说,许广平不好违拗,只得钻进南屋抄起稿来。当时她一定想不到,鲁迅的一句话很可能救了她一命。
    “写着写着,忽然有人来报信:‘铁狮子胡同段执政命令军警关起两扇铁门,拿机关枪向群众扫射,死伤多少还不知道。’”后来许广平这样回忆。一听这话,她扔下笔,跑回学校。不多时,她看到两名同学——刘和珍、杨德群的尸体,鲜血淋漓地被抬了回来。
    正如鲁迅所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那一天,包括刘和珍、杨德群在内的47名游行群众,惨死在执政府卫兵的枪下,其中最小的年仅12岁。
    “三一八”惨案中,到底是谁下令开的枪?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许多史书认为,罪魁乃是执政段祺瑞。不过近年来坊间也流传着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曾在执政府门前长跪不起,甚至终身茹素的说法。
    也有人把矛头指向时任执政府秘书长章士钊。《世界晚报》曾发文称,卫队曾致电请示章士钊如何应对,章答复:“如有必要即可开枪”。不过,章士钊当时就发表声明称,此事与己无关。他是事后“见招会议,始得知之”。这件事一直是章士钊的一块心病,直到晚年他还特意对女儿章含之强调:“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与我并无直接关系。”
    上世纪60年代,曾任执政府卫队旅上校参谋长的楚溪春回忆,当时在现场指挥的少校参谋王子江本来想叫士兵向天鸣枪,把学生吓跑就算了,不料卫兵们真的平射起学生队伍来。不过,朱自清笔下的惨案现场记述却不支持这一说法。他写道:“司令的是用警笛,警笛一鸣,便是一排枪,警笛一声接着一声,枪声就跟着密了,那警笛甚是凄厉,但有几乎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从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颜浩告诉记者,当时北京纠集着几股势力。既有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有段祺瑞的府卫队,还有张作霖的奉军。不过,段祺瑞的军队早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就打光了,所以北京城的实际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国民军手中。虽然北京市民走上街头,也有支持国民军抗击外侮的成分,但面对府卫队向群众开枪,国民军却表现得非常冷漠。
    惨案发生后,北京知识界发出了怒吼,鲁迅连发7篇檄文,包括名篇《纪念刘和珍君》、《淡淡的血痕中》。
    段祺瑞执政府很快倒台,但随后而来的奉系军阀更加严酷。许多知识分子被通缉、被逮捕、被枪杀,许多人不得不离开北京“往南方去”。
    本文原载于《北京日报》2013年7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