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危害(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0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夏春涛 参加讨论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绝不能掉以轻心。这种危害,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歪曲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道路 这是最大的危害,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国历史。近30多年来,史学界摆脱以往简单化、教条式的研究和叙述框架,以现代化历程为视角来阐释中国近代史便是一例,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过,革命史、现代化史这两条线索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现代化为革命酝酿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革命则是迈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首先必须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也就是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则,现代化终究是镜花水月。说到底,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这是无可置疑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倘若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套路,随意肢解、歪曲历史,否定鸦片战争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否定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必要性,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定了中国道路。这岂不是历史的大颠倒? 在谈到中共党史时,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更加露骨。早先是大肆攻击污蔑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袖,近些年来,又转而恶意抹黑、嘲弄各个时期具有标志意义的人民英雄,诸如周文雍、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央视某节目主持人在酒宴上轻佻放肆地辱骂毛泽东这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正是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发生的。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正印证了这一点。苏联解体十年后,俄罗斯学者专门写有一书进行反思,名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分析西方如何以信息为武器进行渗透,对苏联展开心理战,通过抹黑苏共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撕开缺口,最终操纵了公众意识,导致苏联走向自我毁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党是拥有8900余万名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大国大党,人心一旦散乱,就会成一盘散沙、自乱阵脚,就会出大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突出的政治优势,而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中央一再号召全党全体人民坚定“四个自信”,而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90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慷慨高歌壮怀激烈,带领人民不懈探索与奋斗,继走出中国革命新路后,又成功开辟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容歪曲。对于这段峥嵘岁月、光辉历史,我们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历史虚无主义者颠覆历史、抹黑英雄的行径,其实质就是对现实的质疑和否定。 (二)扭曲价值观 否定历史发展的主线、主旋律,颠倒是非、善恶、荣辱,就会使人失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导致价值观扭曲。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一旦混乱,必然精神萎靡,做事没有底线。为官者如此,就会成为两面人,利令智昏,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弃党性原则如敝屣,以致集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于一身,进而严重污染政治生态、败坏社会风气。时下有不少人价值观庸俗功利,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两点:做多大官,有多少钱,而不问官是怎么当上的,当得如何;钱是怎么得来的,又是怎么花的。“我爸是李刚”的段子,以及某对富豪父子被网民戏称为“国民公公”、“国民女婿”,都反映了这种心态。社会上崇拜权力、金钱的人多了,就会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衍生黄赌毒等各种病态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建党90余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砥砺前行、不断铸造辉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党和人民有好的精神面貌,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有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中国路、圆中国梦,必须继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一旦泛滥,必然会消磨我们的意志,瓦解我们的精神,腐蚀我们的灵魂。 (三)败坏学风 发表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的人是否都是蓄意反党反社会主义?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把握好尺度和分寸。不过,这类言论随意涂抹、肢解历史,甚至或明或暗地挑战四项基本原则,触犯底线,就必须予以批评和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界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严重败坏了学风。例如,前述《太平杂说》的作者自称该书仅是“一个写历史题材的散文集”,但又自诩该书揭开了太平天国“被冷藏的真相”。作者倡议“隔行论史”,表示“不能论或不想论就短说,杂谈,七嘴八舌”,认为“这对激活学术,大有裨益”。这种高论实在令人不敢苟同。求真求实是历史研究的首要前提。论史,即便做不到充分占有资料、缜密考订史实,至少也得掌握最基本的史料和史实。倘若仅凭一点史料就下大结论,甚至先有结论再拼凑史料作为依据,更甚在描述史实时存在硬伤,所谓论史岂不等同于文字游戏?以杂说、戏说的方式写翻案文章,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不但丝毫无助于推动学术进步,反而会混淆视听。此风应休矣。 我们必须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中警醒,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反对和抵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历史虚无主义省思
- 下一篇:实践历史学家与史学理论家的认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