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国史学研究中对人物的研究可以说是限制在一个简单而僵化的模式里,每一个历史人物除了其阶级属性外别无其他个性。最近几年,人物研究的视野开始由传统的政治评判拓展到经济、思想、文化、学术以至个人经历、性格、心态、气质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现将学术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概述: “阶段论”。有的同志认为,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惯用笼统的简单的方法,冠以忠良和奸佞,好人和坏人。这是不够准确也不够客观的。用“阶段论”的方法,可根据其历史人物活动的不同性质,分不同阶段,结合该人物所属的历史大势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逐段评论其功过是非,这样易符合历史实际,亦足以服人。 “方面论”。有的同志认为,评价某些历史人物,很难笼统地肯定或否定。除了人物一生各阶段变化起伏较大外,还由于他往往具有多重性。南唐后主李煜,政治上昏庸无道,终日沉迷于酒色,毫无可取之处,但他却写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佳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对这类人物,则应采取方面论的方法来评价。 “历史条件决定论”。有人提出,要把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来考察。他们认为“历史条件论”、“方面论”、“阶段论”互为前提,相彰为用。“阶段论”、“方面论”是从人物自身出发,从纵横两个方面展现其历史活动的“阶段性”和“多重性”,以通观历史人物之全貌。“历史条件论”则是从人物所依存的客观历史条件出发,考察这些历史活动的性质和规律的以通观历史人物之功过是非。前者是评论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评论的主旨与归宿。 “综合论”。有些同志肯定了“阶段论”的原则,同时指出了它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综合论”的观点。还有人认为,以上几种分法,既自成体系,又互为补充,但还应将它们纳入阶级分析当中,能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对历史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有“一字千金”实事求是的态度。王首道同志在《关于党史人物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客观地、辩证地、有分析地写历史人物。我们的笔下应是一字千金的。二是要防止脸谱化,防止宣传天才论、宿命论,切忌简单化。彭明认为,评价人物不要写得千人一面。写反面人物,要注意脸谱化倾向。评价正面人物,要注意防止宣传天才论和宿命论倾向。同时还要注意不能用今天的尺度去衡量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 有人认为,“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这两概念几乎成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杀手锏”。凡是坏的便归于局限完事,凡被认为好的方面,则总是要划入必然性。他强调指出,应提倡一种超越,与历史局限相对立的超越,我们历来无视历史的超越,从而白白放弃了一个颇有意味的研究领域。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史学界还在继续。随着史学的不断变革,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将会出现更令人满意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