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谱研究新动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1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曾江 赵徐州 参加讨论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献。近年来,家谱从历史文化研究到当代编修实践均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态,日前记者围绕这一主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研究区域社会变迁 “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梁启超曾对谱牒资源的价值作出这样的论述。上海图书馆等机构一直致力于推进馆藏家谱的整理工作,并分批开放数字资源。家谱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史、移民史、人口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近年来有学者陆续开展了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西南边疆汉族移民家谱整理研究、黔中屯堡家谱搜集研究等专题项目。 以我国古代移民历史较为复杂的西南地区为例,明清之际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各省移民纷纷迁至巴蜀,在四川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族谱文献,将其全面搜集整理可为深入研究明清易代之际四川地区社会变迁提供重要史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世松对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变迁给予了特别关注,在他的推动下,西部客家文献中心于2017年成立,统筹收集整理散落于巴蜀大地的民间文献。 江口沉银发掘在2017年3月发布了阶段性成果,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机构组织编写“江口沉银丛书”。陈世松向记者透露,将要出版的“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谱牒卷)是以“江口沉银”为切入点,以族谱文献为载体,旨在反映明末清初四川社会变迁的专题资料集。汇集入该卷的文献,大多辑录于各姓氏的家族谱牒之中。陈世松表示,家族谱牒是中国乡村最为普遍的一种文献。在乡村搜集整理出的家族谱牒,一定程度上通过叙事方式还原出了历史上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保存于族谱中的许多第一手史料价值珍贵,不见于原乡,更不见于正史、野史,只保存在四川谱牒中。这批资料公布后,将为研究明清易代时期四川社会变迁提供重要依据。 展现民族文化精彩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家谱宝库中,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家谱。这些少数民族家谱既深受汉族家谱影响又别具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各地学界正在展开或已完成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家谱整理工作,例如由中国民族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华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方少数民族家谱整理与研究”2017年结项,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家谱整理与研究”正在进行中。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家谱中,满族家谱最为丰富,历来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视。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佛满洲家谱精选》受到学界广泛好评,该书完整汇编影印了精选的佛满洲家谱,其中不乏鲜为人知、初次面世的家谱,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佛满洲”即“旧满洲”,一般指在努尔哈赤时期归附编入旗籍的女真人。该书主编、长春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吕萍告诉记者,此次汇编影印,既保存了满族民间资料,更使谱书面向社会;既满足了史学研究者的迫切需求、社会各界的热切期待,更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精彩文化。 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志忠看来,作为重要的满洲家族谱书,《佛满洲家谱精选》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史料价值,对于认识与研究满族家谱及其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为学界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将满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当代人书写当代史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家谱编修将发挥积极的社会意义。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所长钱茂伟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他认为,当代家谱编修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例如,从乡村到城市,打通城乡,大家谱(族谱)与小家谱(百年直系家谱)并存。从血缘谱到联谊谱,从小及大,通谱编修成风。纸谱与电子谱并存,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又如,家谱产品化,出现填写式家谱,促进了家谱编修的大众化进程。 关于当代修谱的社会意义,钱茂伟表示,修家谱是民间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多方面意义。写好一族一姓的历史可以丰富大国家史。同时,家谱编修具有家族文化工程建设意义,受益人数众多。从公众史学角度来说,编修谱书也是家族自强自立的表现,是人民写人民史,是当代人主动书写当代史。 记者 曾江 赵徐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