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神父路筑于1907年,1943年10月改名黄山路,1945年12月更名为中正南二路,1950年改称瑞金二路,由于金神父路之名用得很久,遂在1943年10月至解放初,人们仍习惯称其为金神父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增多,房屋时有拆建,道路门牌相应有变,总趋势是小号变大。据市、区公安机关所藏户籍资料,今瑞金二路22号在1946年时为中正南二路B16号,系金星药房,店主姓邱,其后人今仍居于该号楼上。今瑞金二路22号甲,是一所建有80年以上历史的上海农村旧式平房,1946年时门牌为中正南二路26号(平房),所居盛姓居民,自上世纪中叶起迁此至今,该屋居民盛根林(89岁,原为裁缝)和他的儿子盛兴宝(64岁,大学退休教师)称,其屋门牌原为“金神父路16号”,“一直用到解放后”,路名改过几次,但一直是16号。 据此,韩国有关学者及部门将今瑞金二路22号视作原金神父路22号,是疏于调查考证的。 金神父路22号原屋尚存,即今瑞金二路50号 1946-1952年户籍资料反映,中正南二路22号于1950年改为瑞金二路50号,所居居民为飞纶制线厂主罗立群夫妇。问题是中正南二路22号是否即是原金神父路22号。 据向现年80岁的罗立群夫人林惠兰女士调查,她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步高里搬入金神父路22号,直到1966年底,中间没有搬迁过,她又说:“大约解放初,改为瑞金二路50号,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再据1920年法租界公董局绘制的《法新界地图》,当时的金神父路22与今瑞金二路50号的位置完全一致,该地图所标建筑基本相同。参见下面附图(见第24页) 建筑平面图上有两点不同,一是原金神父路22号前有一大花园,而今瑞金二路50号前无此花园。据林惠兰女士介绍,她家原有花园,呈长方形,很大,总有好几百平方米,60年代中叶被用来建筑多层建筑,即今52弄内的新楼房。前述盛氏父子和自50年代中叶起至今仍居住在48弄18号底层的居民王味辛一家反映,均证实瑞金二路50号及48弄16-18号前本有大花园,盛兴宝还说:“小时候,还带了弟弟去那座花园里捉蟋蟀”。二是今瑞金二路50号东侧现筑有一排沿街平房,用于商业经营,而原金神父路50号东侧是隙地,这排平房是近几年卢湾区建筑材料公司所建,原来并无此房屋。 据此,可以断定,今瑞金二路50号即1919年4月时的金神父路22号,原建筑尚存。 金神文路22号位置示意图据1920年《法新界地图》绘 瑞金二路50号位置示意图据当地调查而绘制 关于金神父路22号建筑的一些情况 该楼建筑年代为1912-1918年,系天主教三德堂的产业,后委托义品地产公司经租,主要租赁对象为外国人和有地位的华人。玄楯牧师在1919年3月底左右通过杜月笙租赁此屋,名义是他的寓所。 是屋砖木结构,三层,居住面积349平方米,其内部结构为每层2室,三楼顶面略斜,配有浴室1间,二楼配浴室2间,底层有卫生间和会客室,花园围以竹篱,罗立群夫妇迁人后改砌砖墙。 1919年时的金神父路,地处幽静,沿途多花园住宅,门牌序列由北向南。今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转角处,为盛家宅的农村旧居。今瑞金二路24弄口至南昌路外侧,为金神父路18号,系东方汇理银行营造的花园洋房,20号占地较广、自今南昌路口南侧至48弄北侧,是座大花园洋房,亦三德堂产业,系该堂两名法国神父所居。22号花园南侧有一条小河,名王家浜,当时的金神父路由碎石铺成,两侧为一条供独轮车专用的石板道。平时行人稀少,入夜后除法租界捕房的巡值马队偶过外,绝少有人。显然,这是一个召开秘密会议的理想地方。 租赁该楼的玄楯牧师,又名宋元相,1880年生,1968年卒,“三一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后被派至上海,与李光洙、鲜于赫等人在宝昌路开设临时事务室,任总务,并以总务身份向各国发布《独立宣言书》。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任外务次长。之后,积极从事抗日独立运动,是独立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之一。 该屋在玄楯牧师之后曾有那些人租赁过,现已难知其详。在上海沦陷时期,即在罗立群夫妇迁入之前,租赁者是上海著名实业家陆伯鸿家人。这座房舍现为卢湾区房地产局下属建筑材料公司使用。该公司为了业务需要,除利用东侧隙地建了沿瑞金二路的商业用房外,对屋内结构也有所改造。但原楼的框架轮廓并无大变,且内部结构可参照48弄17号、15号等同时设计、同样结构、同时建筑的房屋,进行考察研究。 综上所述,根据有关户籍资料和《法新界地图》,辅以有关调查采访资料,今瑞金二路50号即1919年时的金神父路22号,是大韩民国第一、二届临时议政院的会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诞生地和最初厅舍。诸如《大韩民国临时宪章》、《临时议政院法》、告全朝鲜国民的《布告》、告世界各国政府《宣言书》等重要历史文献,均在此制订和颁布,从而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最重要的史迹。韩国有关方面和一些学者曾将今瑞金二路22号误认为金神父路22号,应予纠正。该史迹原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这是整个朝鲜民族酷爱独立自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为增进中韩、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友好交往,我们谨以此考证文字献给整个朝鲜民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