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回顾与展望


    20世纪80年代,森村诚一的纪实文学《恶魔的饱食》三部曲风靡日本,在日本的销量超过300万册,并在中国有多种译本印行。随着这一事件产生广泛影响,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相关史实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经过30余年的研究,中外学界在宏观上界定了细菌战是日本自上而下发起的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在微观上对细菌实验、细菌战剂、预防免疫、防疫给水和医学伦理等展开专题研究,揭示了日军细菌战准备、实验和实施的全过程。时至今日,随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史料整理的日趋系统以及东亚时局的风云变幻,日本细菌战问题仍具有可供挖掘的学术价值。因此,笔者尝试对过去30余年日本细菌战问题研究史展开系统回顾,进而确定其当下的学术位置,廓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细菌战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日本细菌战问题研究的起步期,以史料证据的挖掘、整理和传播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研究力量以日本学者(包括部分中日民间友好团体)为主;研究视点聚焦于对七三一部队基本史实的调查和揭露细菌战罪证,主要依据七三一部队老兵口述史料和民间史料开展初步调查;研究内容涵盖七三一部队的基本史实、医学犯罪和战争责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其中的代表性著作即《恶魔的饱食》。该书的写作方法是“文学”的,内容却具有高度的史学价值,大量使用了七三一部队老兵提供的“七三一部队本部航拍”“七三一部队要图”“细菌制造工厂略图”等照片和图纸,详细标注了七三一部队的区域分布、机构设置及功能设施等。同时,使用了大量七三一部队老兵的口述史料,将七三一部队的人体实验、细菌战的史实首次揭露出来,并对七三一部队战后轨迹和美国保存的细菌战资料进行了初步介绍。神奈川大学教授常石敬一的《消失的细菌战部队——关东军第731部队》和《医学者们的组织犯罪——关东军第731部队》;七三一部队老兵越定男的回忆录《太阳旗下的血泪》等也是代表性著作。在史料整理方面,日本不二出版社出版了《七三一部队作成资料》,复刻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于1936年编写的《陆军军医学校五十年史》等。
    中国学者自1982年开启了大量的七三一部队史证调查,以揭露其罪行为主要内容,主要依据苏联1950年出版的《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以及部分日本学者的成果展开研究,代表性成果有《日军七三一部队罪恶史》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选编:细菌战与毒气战》等。
    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学术研究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学界对日军细菌战的研究真正进入到学术研究阶段。在此期间,各类原始档案逐渐被发掘、整理和使用;在研究视角上,虽然仍以“罪证史”为主要基调,但同时出现了医学、伦理学、法学(人权犯罪、对日诉讼)等新的维度;在研究力量上,中、美学者加入研究阵营,特别是中国学者,一方面通过大范围的细菌战受害情况调查,进一步收集和梳理细菌战档案文献;另一方面,1995年中国民间掀起的“对日诉讼”,促使学界开拓了细菌战法律诉讼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谢尔顿·哈里斯的英文专著《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依据美国国家档案馆Ⅱ馆的档案,全面揭露了美国掩盖日本细菌战犯罪的经过,还原了美日交易的全过程,深化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细菌战的认知。
    在史料整理方面,日本柏书房出版的《七三一部队细菌战资料集成》,收录档案总数逾5000页,主要是美国国家档案馆和国会图书馆解密的细菌战档案,涵盖了人体实验、细菌战、美日交易等核心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各类原始档案的发现,使得相关研究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也进一步揭露了日本细菌战反人类、反文明、反伦理的犯罪性质。特别是1998年“特别移送”档案的发现和公开,使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罪行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涌现出了《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特别移送”研究》和《细菌战》等代表性论著。
    研究日趋成熟立体
    经过多年积累,近十年来,学界对细菌战问题的研究更加成熟和立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研究视野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不断拓展。横向上,学者们突破“罪证史”的范畴,对细菌战给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体实验给国际社会带来的人权、伦理和医学的严重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纵向上,在明确了细菌战犯罪事实的基本存在、战争责任、战争贻害和战后影响等问题后,微观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即从全局意义的梳理和研究转移到对细菌战具体事例开展深入分析和总结。近些年,学术界主要是对日本细菌战术、细菌战剂、细菌战理论、细菌武器等问题开展研究。此外,学界对细菌战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申请文化遗产及开展价值评估等应用领域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其次,在史料搜集和整理方面,逐渐形成了以中外馆藏档案、口述史料、军事法庭审判材料为核心的完备史料体系。如中央档案馆编辑的《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收录了榊原秀夫、秦正氏等多名七三一部队成员的口供和笔供内容;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实录》收录了中、日、美三国保存的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两万余页,涵盖日本防卫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Ⅱ馆以及中国官方和民间保存的相关档案文献。
    最后,专业的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和湖南文理学院细菌战罪行研究所等,进一步壮大了细菌战研究科研团队的力量。
    国内研究特点与趋势
    作为细菌战的受害国,中国的日本细菌战研究虽起步稍晚,但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史料发掘、专题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已经成为细菌战研究的主要阵地。从整体来看,国内细菌战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与特点。
    其一,研究的地域性藩篱逐渐打破,研究视野和内容不断拓展。日本的对华细菌战战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即在东北地区进行细菌武器的实验和研发,南方地区是其实施细菌战的主战场。因此,国内的细菌战研究也呈现出相应特征: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学者比较关注细菌战研究机构及细菌实验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七三一部队和沈阳盟军战俘营的关系、人体实验以及七三一部队本身开展调查和研究;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湖南等遭受细菌战侵害地区的学者,重点关注细菌战实施过程及历史和现实危害,如“对日诉讼”、受害地区的口述史料和防疫档案的收集整理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地区间学术交流的活跃,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地方史”范畴,逐渐关注全局意义上的日本细菌战准备、实施和影响的研究。同时,考古学、医学、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学者也加入细菌战研究群体;不少研究机构同遗址勘测、考古挖掘和陈列展示的专门机构合作,形成了研究视角多元化、交叉学科共同研究的格局。
    其二,史料辨析和运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日渐提高。过去,由于资料搜集困难、缺乏研究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国内学者对核心档案的利用程度不高、“史料辨伪”不充分,以致对细菌战贻害与自然界疫病流行界定不清楚、不准确。因而在学术研究中,出现把“防疫档案”直接作为“细菌战资料”、将疫病流行致死者误作细菌战受害者、过高估计因细菌战致死致伤人数等问题。随着研究条件的好转和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充分利用日文、英文解密档案与口述资料进行史料辨析,以实证研究的态度立足于基本史料与史实,注重史料辨伪及过程论证,呈现出学术研究应具备的实事求是、慎下结论的良好趋势。
    其三,细菌战研究成果的公众传播得到重视和加强。学术研究只有进入公众领域,方能发挥其社会效益,进而推动研究本身走向深入。作为日本细菌战问题研究发足的《恶魔的饱食》,正是以纪实文学手法向公众揭示被人为隐匿的历史事实,进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并推动了中美等国对日本细菌战罪行的学术研究。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不断尝试将积累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公众知识并向国际社会传播。如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图录》,该书同时发行了中、英、日、韩四国文字版本,以300余幅图片全景式展示了七三一部队建立和灭亡、人体实验、细菌战、美日交易和战后问题等内容;外文出版社2016年出版了《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实录》,同时发行中、英、日三国文字版本,附以大量图片说明七三一部队的存在、行为及危害。
    日本放缓研究步伐值得警惕
    在中美学者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作为最早展开细菌战研究的日本,却放缓了研究步伐。尽管近年来日本涌现了不少细菌战研究的民间团体,如日本细菌战历史事实揭露会、七三一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国民联络会、日本十五年战争医学医疗研究会等。其中日本十五年战争医学医疗研究会编辑的学会志——《日本十五年战争医学医疗研究会会志》刊载了大量细菌战、人体实验史证方面的专题论文,是目前仅见的日本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日本NHK电视台也在近期制作并播出了《七三一部队的真实:精英医学者与人体实验》等三部纪录片,将专门针对日军“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罪行的伯力审判(又称哈巴罗夫斯克审判)庭审录音首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但从长时段来看,较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今日本学术界的细菌战研究热情已大不如昔。这固然与相关学者和社会活动主体力量日渐衰老,整体上处于研究力量的世代更替期有直接关系。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从中国民间持续发起的“对日诉讼运动”的曲折经历、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日本“战争受害者”形象的不断强化等社会背景来看,日本政治社会的集体“右转”及其对学术、教育领域的渗透,才是导致细菌战研究趋冷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中国学界对日本细菌战问题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美日俄四国保存的731档案调查研究及综合利用”(13AZD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