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我们客观地观察世界,又会发现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与道德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积极解决的一面。的确,在高度富裕的物质生活状态中,人们可能会感到精神的空虚、孤独、厌倦和痛苦。但是,这无疑又是追求、开拓、奋斗所必然附带的一种东西,是执着追求过程中固有的强烈的不满足,是对自己境遇的深刻领悟及超越。当代西方人努力在历史与道德的冲突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物质生活水平已达到相当层次,闲暇之时增多的情况下,他们情愿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创造条件欢度一番田园式的宁静生活,而不愿拼命付出繁重紧张的劳动来得到多至积压的商品,使心态失衡。这无疑是他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上的矛盾在更深层次的调整。高科技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在推动社会历史迅猛进展的同时,的确造成了人们之间的时间紧迫感、空间隔离感和压抑疏远等感受,但是,高科技同时又可以帮助人们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理性化、有序化,增强人们行为的明晰性和可靠性,能够创造条件使人们之间在更高的层次上密切联络,更加相互接近。新的社会环境和人类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人类关注自身前途与命运的思考和彼此关照的道德良心。为了全球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引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声,当代西方一些著名人士,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资源确立为一条世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应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并把全球意识、共存意识、和平意识等作为现代社会良好道德境界的重要内容。这是人类道德观念在当今时代的一次更新,也是人类对历史与道德冲突的积极解决。 在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与道德的冲突现象。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即实现现代化。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生产方式方面的转化,还有各种制度和体制以及精神道德方面的转化。我们必须看到,经济的落后是道德落后的根源,而带有旧社会痕迹的传统落后的道德又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但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改革、开放在普遍意义上展开,社会结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重组、转换,利益的多元化和再分配,社会地位的重新估量,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高扬和社会重新审视,必然会表现为对习惯所崇奉的事物和秩序的亵渎,因而,必然会使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感到失落的痛苦,更使那些习惯于用旧道德、旧观念看待新事物的人们,感到惊吓、恐慌、绝望。然而,人类总能在超越中发展,有清醒理智的人总是能根据历史的进步寻找变通,或迟或早地改变自己的观念,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历史的进步面前,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规范,才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种道德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利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那就只能说明这种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历史证明,每当国家将经济发展,社会功利放在首位,而不是以僵化的道德去限制社会功利时,就会不仅导致国家的富强,而且反过来会使原有的道德被一种更富包容性的道德所代替。在历史与道德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面前,当代的中国人逐渐打消了浪漫主义痴想和悲伤主义情绪,正确选择了告别贫穷、愚昧的历史发展道路,即全面发展生产力的道路,并把它作为衡量及评价道德观念的一个客观标准。力戒那种躲避震荡、反对变革,只求那种纯善主义的宁静。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不适实际的玄想,只能进一步造成贫困、落后、保守和社会的普遍虚伪的可悲现实。追求人类幸福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前提就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品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正是既能够体现历史进步,又能够体现出道德活力的经济体制,能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就是幸福。当前,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正处在重构过程中,人们在理智地尊重遵循原有的一些道德、习惯和传统的同时,也使其发生了有益的创造性转化。一种新的更完善、更富包容性的、适应和促进社会历史大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发生、发展、壮大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正在普遍提高。 历史的变化发展引起道德的变化发展。道德作为一种渗透人的灵魂并指导人们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特别重要的精神动力。它根源于客观的社会经济生活当中。物质利益的原则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不断刺激和提升人们追求的品位,从而引起经济关系的大变动,而经济关系的变动,必然会引发原有道德的变动。反过来说,不断提升着的比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总是发挥其调控功能,激发人们对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质量的追求,从而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