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鹏]关于神话重构与尧舜“禅让”神话的真相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27 中国民俗学网 高有鹏 参加讨论
摘要:神话是在历史文化的不断建构中形成的。尧舜时代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理想政治时代,在以“禅让”为表征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民主色彩的古典理想政治在尧舜神话传说中得到热情的颂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生成、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神话;历史;尧;舜;禅让 作者简介:高有鹏(1965-),男,河南项城人,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0)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精神建设的空间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5JCZY) 神话是在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形成的,既是历史的真实记述,具有历史巫术化的特点,也是社会文化的合理想象。神话在流传中成为一个文化标本,也成为一个文化标尺,体现出人们的向往。 一 尧舜时代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理想政治时代,它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几乎是所有文士都把这个时代看作其评判时政的理想模式。显然,尧舜时代的文化精神即神话意蕴,自先秦时代至今,一直是人们对政治理想向往的最重要的述说方式。特别是其中的禅让,构成了尧舜神话的实质内容,从而也成为千古文人投身政治所期待的明君标准,化作“学而优则仕”以济天下的情结。在民间百姓的视野中,尧舜不但是贤明的君主,而且是横贯人寰的道德和人格理想的典范;“人皆可成尧舜”成为理想社会人人自律、修身养性的崇高境界。与此前神话发生背景的不同之处,是尧舜神话在春秋时期为儒墨文士所盛传。如《墨子》中称赞“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孟子》、《论语》等典籍也称赞“尧、舜、禹、汤、文王”,《战国策·赵策》把尧、舜二人列于五帝之中,《管子·封禅篇》把尧、舜列为“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中的二家。《吕氏春秋·古乐篇》所列帝王十三家,其中也有尧与舜。在他们的渲染下,尧舜神话几乎成为理想政治时代的代名词;在神话的流传中,尧舜不但在政治上相承接而形成一体,而且有着血缘上的联系,甚至葬在一处,共同受到后人敬祀。如《易·系辞》:“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尧女,舜之妻”。《列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山海经·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久、鹰、延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赤枝,青华,玄实。”尧舜时代是中国神话继黄帝、颛顼和帝喾之后,文化特色尤为卓然的一个时代。在以禅让为表征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民主色彩的古典理想政治在尧舜神话传说中得到热情的颂扬,光照千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生成、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在神话传说中,尧和舜不仅是为天下民众的安康而奔走的不辞劳苦的帝王或领袖,而且是令人钦佩的文化英雄;爱情神话在这里第一次被淋漓地展现,成为中国神话时代难得的情歌。 二 勿庸赘述,尧和舜在血缘上与黄帝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作为一个新神话时代,他们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神性业绩。从《大戴礼·帝系篇》中可以看到,尧生于放勋,再生于帝喾,而帝喾出自蟜极,源于玄嚣-系。帝舜生于瞽叟,源于穷蝉,穷蝉出自颛顼,颛顼出自昌意一系。尧与舜皆出自黄帝,分为两系,应该是政治联盟的理想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把尧舜作为歌颂开明政治的对象。如《竹书纪年》曾记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是在讲述大舜清理了所谓的四凶,即帝鸿氏的浑敦、少皞氏的穷奇、颛顼氏的梼杌、缙云氏的饕餮,反过头来颠覆了尧,"为舜所囚"与"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就应该是包含着政治清算。在文化的长河中,这段历史被遮蔽、修饰,演绎为禅让的盛景。《韩非子·说疑》提出“何知其然也?舜逼尧、禹逼舜、湯放桀、武亡伐纣,因曰:此四王者,以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疑问,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应该是当时流行这种传说。当然,这并不影响尧舜政治贤良、禅让的体现。 《竹书纪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所作,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它的发现,如《晋书》记述,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一个名叫不准(fǒubiāo)的人盗墓时所得。不准所盗的墓是战国时期魏襄王(或魏安釐王)的墓葬,墓冢的竹简数十车,都是战国之前的“蝌蚪文”等文字,这就弥补了秦代之前文献被秦始皇焚毁所带来的不足。所以,《竹书纪年》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著作,其记述的“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与“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等内容,与后世流传的许多文献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竹书纪年》第一卷记述黄帝、颛顼、帝喾等时代的历史,有非常明确的在位年数:如黄帝元年丁卯年,是公元前2394年;颛顼元年丁未年,是公元前2294年;帝喾元年乙丑年,是公元前2216年;帝挚元年戊辰年,是公元前2153年;帝尧元年丙子年,公元前2145年;帝舜元年己未年,是公元前2042年;夏禹元年壬子年,是公元前1989年。这部书的意外发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当然,政治避免不了斗争。而尧的时代与舜的时代成为禅让政治的合体,被人所向往,包含更多的是人们对政治的期待。因而,尧和舜都成为历史文化的英雄,造福天下的圣贤。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尧为陶唐”,又提到帝尧以“唐”为号。《世本》:“帝尧为陶唐氏。”《左传·哀公六年》:“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说文》曾解释:“尧者,高电,从矗,在兀上,高远也。”《汉书·高帝纪下》颜师古注引许慎《说文解字》云:“陶,丘再成也,在济阴。《夏书》曰:东至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后居于唐,故尧号陶唐氏。”《国语·晋语》:“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显然,尧是与以土为图腾的文化密切相关的。人们在描述黄帝的图腾时曾提到“中央,土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尧与黄帝在图腾上的相近或一致。尧的活动范围,从《左传》、《国语》、《汉书》和《诗谱》等文献来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如山西、河南、山东一带,与黄帝活动区域大致相当,特别是山西省的汾水流域,尧在民间信仰中地位甚高。郑康成在《诗谱》中称:“唐者帝尧旧都,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郦道元《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迳平阳县故城东,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其称:“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仍密集地分布着尧庙等神话传说中的“文化遗迹”,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但我们并不能以此便断定尧是陶的制造开创者,因为神话是民间记忆,而记忆仅是对历史的追述及一定地域某种情绪的表达,这样讲也丝毫不影响尧作为文化英雄的地位。有举贤禅让这一件业绩,尧的神话就已经流传不息了。如《墨子·尚贤中》说:“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在今天,尧的神话嬗变为《尧王访贤》之类的民间戏曲或传说,成为帝尧神话的主要内容。在禅让神话的辉映下,尧的业绩还有许多,构成塑造其成为文化英雄的重要内容。如《春秋纬·文耀钩》:“唐尧即位,羲和象仪。”“仪”即浑天仪。民间传说把浑天仪的创制追溯至远古神话时代,附会在尧的身上。其他还有“历象日月,陈剐考功”等业绩,其意义与实质是同样的。《易纬·乾凿度(佚文)》:“尧以甲子天元为推述。”《尚书纬·中候》:“陶唐氏尚白,以十二月为正,荐玉以白缯。”《礼纬·稽命征》:“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尚书纬·璇玑钤》:“帝尧炳焕,隆兴可观,曰载,曰车,曰轩,曰冠,曰冕。作此车服以赐有功。”《路史·后纪十》中还有尧制弈棋等神话传说,与其他神话时代相比,禅让成为文化主题,这些神话则明显处于弱势。尧的时代在神话传说中一片祥和,孔子感叹道:“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一方面是对尧的神话业绩及尧的人格、道德力量的赞扬,一方面是对尧的时代的向往。《述异记·卷上》:“尧为仁君,一日十瑞。”十瑞乃“宫中刍化为禾,凤凰止于庭,神龙见于宫沼,历草生阶,宫禽五色,鸟化百神,木生莲,萐莆生厨,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博物志·异草木》说得更神:“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绎史》卷九引《田俅子》:“尧为天子,冥荚生于庭,为帝成历。”而这一切无疑都是为了衬托尧时的政治清明。在尧的时代,夔、皋陶等一批能臣,或“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或“决狱明白,察于人情”(《白虎通·圣人》)。《论衡·是应篇》:“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说苑·君道》:“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侄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几乎所有的能臣都聚集在尧的麾下,形成尧时代政治清明的盛景。 然而,这并不是尧神话时代的全部内容。在神话传说中,尧时曾有洪水,曾有大旱,曾有战争,这说明在禅让政治的背后,同样包含、隐藏着无数的血腥。《韩非子·外储》说:“(尧)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逸周书·史记解》:“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宫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最著名的《淮南子·本经训》中有尧使羿射日的一段:“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应该说,“为民害”者辈都是与尧政治力量相抗衡的部落,待战争平息后,始有“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的局面。尧的形象在这里和黄帝平蚩尤当是同样的,然而,为文献典籍所推重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帝尧统治下的繁荣和太平。在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中更多的是这些内容,表现出尧受人民大众喜爱和拥戴的最珍贵的民族情结。也就是说,尧神话的流传被割裂在三种层面之中:一是上层统治者自比于尧的知人善任,以尧时代的莺歌燕舞来掩饰自己的内荏;一是中间层的知识分子,他们期待着自己被重用以施展抱负,因而常把尧比作当政者,甚至一厢情愿地吟诵着自己所编造的谄媚之辞;一是下层民众,他们借尧的神话来讴歌自己心中的审美理想,激励自己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尧也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为千千万万的民众所喜爱和向往。所以,《尚书纬·中候》中所说的“尧即政七十载,景云出翼,凤凰止庭,朱草生郊,甘露润泽,醴泉出山,荣光出河,休气四塞”,与《春秋纬·合诚图》中所说的“出观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赤帝起诚天下宝”相合成一幅神人政治的图画,在流传中同作为民间保护神的“尧王”传说并行不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