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所称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时期)不当,前文已经分析。海峡两岸对国民政府时期划分阶段的作法大致相同,但具体称谓有异。对抗战前十年台湾学者著述称十年国家建设时期,大陆著述称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从不同观点出发的。为统一起见,是否称国民政府前期为好。对国民政府中期即抗日战争时期八年,认识不会歧异。对抗战胜利后阶段,大陆称为解放战争时期,台湾称为勘乱建国时期。这也出于不同立场。称之为国民政府后期(大陆统治最后一段)应是适当的。 民国时期上述划分阶段方法,从北京政府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是按统治者的变动作依据的。这或许可以说是遵循了各国历史的通则。我国古代历朝历代不也是按朝代和年号名称记载历史的吗?中共党史和革命史划分阶段的方法与称谓是不适合民国史的。 七 关于对民国时期特殊政治地域的称谓民国时期,中国政治局势一直动荡不安,中国政治地图上变幻不定,斑驳陆离。特别是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中经日本入侵,形成了一些与国民政府辖区有别的特殊政治地域。对各种不同政治地域的称谓也应统一规范化。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在一些省区发动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过去称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为“赤区”、“红区”、“苏区”,而把国民政府管辖的广大地域称为“白区”,意谓那里实行“白色恐怖”。这些都是过去共产党人沿用的名称,称谓也不尽统一。我以为,在史著中,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简称“苏区”为好。在当时革命根据地内这一名称比较通行,当时武装割据政权的名称为苏维埃政权,故此名称比“赤区”、“红区”为好。而广大地区仍为国民政府辖区,在民国史著作中似不宜用“白区”的名称。 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侵占的中国国土称沦陷区,凡中国的史著均无歧异。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中华民国特区)和敌后根据地,过去有称“解放区”者,这欠科学。因为虽则共产党军队抗击日本占领军光复国土固然可称“解放”,而国民党军队抗日光复国土,不也是解放原来沦亡于日敌之手的沦陷区人民吗?怎么专用“解放”一词称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和并非从日敌手中夺取的陕甘宁边区呢?所以我想,边区和抗日根据地还是不宜用“解放区”。 过去大陆史著称国民政府辖区为“国民党统治区(国统区)”。这一称谓亦欠科学,国民党不是直接以党进行统治的,统治管辖者应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名义上共产党是服从国民政府领导,怎能迳将国民政府辖区称为国民党统治区呢?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角度看,前方、战区和后方、大后方(远离战争前线的西南西北地区)等称谓史著中似可使用,这些称谓富有历史感。就总体言,习称“国民党统治区”者,可称国民政府辖区。试想,如称国民政府统辖地区为国统区,那末共产党管理统治地区岂不应称“共统区”、“共管区”吗?这无论如何是不适当的。 至于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后期,分别称国民政府辖区(统治区,当与共产党占领区对照时亦可称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占领区似是可以的,因为这时国共两党决战,双方的政治军事力量和占领地区消长,处在急剧变化中。共产党为国民政府有力的对手,很快压倒国民政府一边。在国共两党两军的大搏战中,为了对比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势力的消长,以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占领区分别称双方的统治占领地区,勉强也是可以的。过去称共产党占领地区为“解放区”,犹如使用“解放战争时期”一样,是从共产党一方面称呼的,不适合民国史研究之用。而以国民政府辖区和共产党占领区为称谓,差可反映实际情况,或许可望海峡两岸学者接受。 八 结语中华民国史研究撰述中的称谓使用,不单纯是一个语汇使用问题,它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外壳,语汇承载着概念范畴,对同一对象用不同的称谓方法,反映了研究者的不同思想观点和研究水平,故而称谓的讲求不可等闲视之。称谓语汇的规范化统一是民国史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民国史撰述中过去存在一些称谓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这是民国史学科创建初期难以避免的现象。其所以如此,有社会历史政治的因素,如国共两党斗争遗留的影响,有过去中共党史革命史框架体系的影响(过去“中国现代史”实际上是中共党史革命史的扩大,而中华民国史初创也与这些框架有血缘联系);当然,这与部分作者对划清历史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研究与宣传的区别,包括在语汇使用方面不够准确有关。 民国史学术研究的水平决定了称谓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而称谓语汇的不科学也制约了民国史学术水平的提高。这是显而易见的。纠正民国史撰述中的不当称谓,力求称谓语汇的规范统一,也是民国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增强民国史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一环,对于推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也是十分有益的。 注释: ①二文载《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3期、1993年第3期。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第一卷第288页。 ③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36页,人民出版社1967年横排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