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英国保守党政治哲学的优势(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2:11:2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 阎照祥 参加讨论
四、效果和缘由 20世纪英国保守党在党派竞争中屡操胜券,其保守主义的势头超过了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最能展现保守主义政治优势的是保守党执政的时间。100年里,不列颠共举行26次大选,保守党获胜14次。保守党单独执政6次,共48年;工党单独执政6次,计23年;自由党单独执政1次,仅9年;其他是三党联合执政。可见,保守党单独掌权的时间超过其他两大政党执政时间的总和。(59) 保守党不仅掌权时间最久,还以长任期居多。如,1951年它重返政府后,连续掌权13年;撒切尔夫人和梅杰的任期共18年,创下了自1830年以来一党连续执政最久的记录。任期的长短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议会制国家,通常只有较长的任期,才会使某党有足够的时间,更换前政府的政策,全面实施自己的政纲。 保守党的政治优势还表现在三党联合执政时,它总能居支配地位,占有多数要职。例如,在1916-1922年的联合政府中,保守党拥有内阁6成以上的职位。1931-1935年的联合政府中,重要职位几乎全被保守党人所占据。1935-1945年,几届首相均由保守党党魁充任,为此,有人干脆称之为保守党政府。考虑到这一情况,保守党在20世纪执政的时间就不止48年了,而是60余年。 在英国式的多党制国家,大党竞争主要是围绕政策问题进行的。某党政策的优劣和灵活与否,常能决定他们在权力争斗中的胜负。比较而言,工党理论变通的空间不够宽广。一则,它作为一个拥有社会主义政纲并宣称代表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政党,理当坚持和实施具有激进色彩的方略,一再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否则就不能维持占选民多数的工人阶级的支持,还可能得罪实力强大、控制较多工人选票的工会。二则,工党领导层留恋旧原则和旧传统,对思想变革持怀疑态度。如在50年代,工党在大选中连续三次落败,右翼领袖盖茨克尔断定:党的社会主义目标和国有化方针会使大批中产阶级逃离工党;为了改变它在社会上的形象,工党应废弃党章中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公平分配收入的第四条。这等于彻底抛弃社会主义,使工党不再具有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工党右翼的要求遭左翼反驳,引发激烈纷争,削弱了该党实力。60、70年代,工党两次执政,都面对“英国病”的折磨和内部争吵,分裂时隐时现。而后多年,工党饱尝在野之苦,以至于有学者惊呼英国是否还有两党制。(60)工党一再就意识形态和政策问题展开辩论,内部分裂加重,直至托尼·布莱尔就任党魁后,不顾异议,修改了党章第四条,将工党的目标改为“建立多数人享有权力、财富和机会的社会”,方暂时弱化了内部思想分歧。 自由党在政策方面也有诸多限制。其一,历史上,自由党有多次改革的盛名,选民对它的期望值一度居高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党无法单独执政实施改革政策,致使众多选民放弃了对它的支持。其二,该党作为自由主义代表者,不能轻易右转,实施保守主义政策,否则它就在政治理论上失去传统依托点,遭受党内左翼势力和社会进步势力的谴责。其三,自由党本是有产阶级政党,不能过于向左转,偏离阶级基础,否则会引发内部争议,导致分裂。自由党“理论失势”的重大转折点,就是1906-1914年它所领导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那场改革来得急了些,走得远了些。政府某些政策,如对“非劳动所得”征收高额附加税等,是采用强制性立法手段分配社会财富。这固然提高了下层居民的生活水准,却严重伤害了多数地主和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违背了多年来视为天理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悖逆了自由党的有产阶级立场。以后十余年里,其上层分子纷纷转向保守党,下层成员陆续投向工党。自由党一蹶不振,不再具备单独执政的实力了。 总之,就灵活性而言,三党之中保守党在理论和政策方面首屈一指。它不必依据任何既定的原则制定党纲,确定长远目标,其政策制定具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特色,能因时而变,甚至可以见机行事,直接实施其政敌的政策。 与自由党一样,保守党也曾追求过新的但不太迎合大众要求的目标,但通常为时不久,其后总有重要人物带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使该党站稳脚跟,拓宽阵地,重夺胜筹。相比自由党它的长处是:向左转可以赢取政治资本,提高社会声誉,向右转可以退守保守主义阵地,得到守旧者的赞扬。在20世纪向左移右转的实例中,在守旧兼创新的“双重性”改革中,“撒切尔改革”最为典型。当时,“共识政治”千疮百孔,保守党中坚势力要求改弦更张。1975年,新任党魁撒切尔夫人下令本党智库更新党的纲领。于是,凯恩斯主义被搁置,货币主义被奉为圭臬,左翼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进入保守主义的门径均被阻断。1979年,撒切尔夫人荣任首相,全面实施改革,区区数年,国运逆转,以“双高”——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为主要症状的“英国病”被治愈。私有化政策显见成效,全国持有股票者由1979年的7%上升为20%,国有资产由占全国资产的21%降为9%,英国保守主义再添异彩。一些国有企业——煤气公司、电话公司、汽车公司、物流公司、军械厂、机场、航空公司、服饰公司等的资产要么大幅度减持,要么被公开拍卖。政府从中获得了80多亿英镑的巨额收入,(61)财政支出绰绰有余。 保守主义理论及政策效果突出,还有助于提高本党士气,强化党内凝聚力。保守党一向内部较为团结,多数情况下,思想分歧不会引发组织分裂。即使出现意见分歧,该党上层也善于协商妥协,消减龃龉,化解矛盾。若暂时做不到,则求同存异,和睦相处,而不另立山头,以免伤害本党元气。这逐渐成为该党公认的政治伦理。例如,巴尔福于1906年大选失败后,不仅使该党失去了执政权,还失去了自己的议席。党内围绕关税改革法案各抒己见,保守党一时混乱,有分裂之虞。可巴尔福安之若素,慨然言道:“我们很像一家子人,在安逸之时沉湎于各种意见的争鸣,而在困难、紧迫或危及之际,则迅即坚强团结一致。”(62)又如,1922年,该党在多党联合政府问题上发生分歧,两派领袖通过说服和民主表决,达成一致意见。以后从1923年到50年代,保守党由两位资深党魁领导,其中斯坦利·鲍德温善于利用党内元老议决党内大事,消除党内矛盾;温斯顿·丘吉尔的才干和威望无人可望其项背,且门生故旧众多,却素来宗派观念淡薄,处事大度,对党内异议灵活相待,能在党内实行“家长式”领导。撒切尔夫人领导内阁时,保守党议员围绕经济政策形成了“湿派”(63)和“干派”,但两派总是“吵而不分”。1990年国防大臣赫塞尔廷要与铁娘子竞选党魁,为防止工党借机渔利,保证保守党“四连任”,撒切尔夫人在第二轮党内投票稳操胜券之际,毅然退出,支持财政大臣梅杰参选。梅杰得票不多,可对手赫塞尔廷为维护党内团结,主动退选,于是保守党议员共庆党内选举圆满结束。保守党这种较为和谐的情况,与工党屡次发生的惨烈内斗、一再出现“二党一体”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 保守党的理论研究机构也善于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守党曾建立“解决战后问题核心委员会”,后逐渐就改革问题分为三派:威权派、托利派和自由派。其中“威权派”言辞娓娓但实力平平,30年代曾受大陆法西斯蒂政治哲学的影响,搞臭了名声,政治上难占主流。“托利派”又称“托利党改革派”,思想激进,是《贝弗里奇报告》的支持者。他们警示本党:“如果你不给人民以社会改革,他们将报之于社会革命。”巴特勒成为该派中坚,势头渐旺,但他们始终接受领袖掌控。“自由派”人数最多,以党内显要温斯顿·丘吉尔和拉尔弗·阿舍顿为首。该派期盼减税、回归竞争性市场经济,坚持社会改革需依照经济形势谨慎实施,切勿操之过急。1944年,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问世,明确反对“所有政党的社会主义”,保守党自由派顿时得到了精神导师,在翌年的大选中继续支持丘吉尔的自由主义竞选声明,维护财产私有制。(64) 在党内外,保守党历届政府和影子内阁还有一贴长效的“粘合剂”,即他们一再倡导和宣传的“一个国家的托利主义”(One Nation Toryism)之理念,保守党还为探讨此课题而设立了研究项目;(65)这无疑会强化党内团结。保守党研究机构还利用媒体和附属组织宣传安全稳定和社会道德,倡导“维多利亚社会风范”,提升民众伦理素养。这都无形中提高了该党和保守主义的社会影响和威望。 质言之,保守党百年无分裂的重要原因,是它在意识形态上始终没有不可调和的根本性矛盾,其日常争论和分歧总是围绕着维护和增强党的威望而进行,中心目标是为了巩固或争取执政机会。 保守主义的再一点优势,是它在理论和政策上的实用主义风格,习惯于着眼现实,很少对选民做宏大久远的政治许诺。这亦是保守党的传统,是政治上稳健成熟的体现。该党不预设详细而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远景,就使政敌失去了一些可攻击的靶子,使选民不对其持有过高而不切实的希冀。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论著关注到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优势,并提出多种原因,但能以宏观的眼界纵览保守党阶级属性变化的依然不多。能从英国政党政治现代化的角度,细查保守党阶级属性与其政治理论协调发展的论著更少。仅见个别论著一言中的:“阶级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基础,其他所有都是……微不足道的。”(66) 实际上,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变化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受制于保守党自身阶级属性的变化。换言之,是20世纪的保守党较好地顺应了本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一再强化了保守主义的适应性,提升了竞争能力。众所周知,19世纪中叶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英国两个政党主要是以上院贵族为核心,兼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且以保守党最甚。他们依仗巨大的财力,把握着国家的政治方向,领导了两次议会改革。直到20世纪开启,索尔兹伯里侯爵卸任保守党党魁后,贵族世家对党权的控制方逐渐松弛,但他们对政党的影响并未中止,这也是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性常态。另一方面,英国议会下院议员职业面貌也在变化,并诠释着不列颠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1906-1935年的下议院中,保守党议员中具有地主之身份者由28人减为10人,而律师、教师、医生等“自由职业者”的代表则由25人增至36人。工党业者的代表也呈增添趋势。(67)及至60年代,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更加明显,家世久远的政治家陆续退出保守党的领导核心,一批杰出的中产阶级政治精英,如希思、撒切尔夫人、梅杰等,取代显贵直接执掌保守党领导权,这肯定会促使该党意识形态和政治哲学发生变化。由此看来,保守党在20世纪的几次理论变革,均属顺应潮流水到渠成。 鉴于英国社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保守主义演变是一个颇大的议题,这里仅以撮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守党基本上仍以上层阶级为基础,反对工人阶级和雇员的联合抗议活动。以后渐渐地,英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多,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其中不少人成为保守党的成员和支持者,但这尚且不足以使保守党获取明显的政治优势。因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产阶级仍不到全国就业人口一半。针对这种情况,保守党自愿者主动到工人区做宣传组织工作,利用媒体宣传保守党的业绩,吸引工人家属参加保守党附属性团体,在工人区持之以恒地培育“保守党工人选区”。通过耐心的说服鼓动,一些中下层选民开始将选票投给保守党候选人。(68) 概言之,英国保守党是西方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先后代表过贵族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政党,它还善于赢得部分下层劳动者支持。可见,循时而变,不断扩展社会基础,有区别地关照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乃是英国保守主义一再获取政治优势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