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7)

以上我们鸟瞰式地回顾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所走过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条不平坦和曲折的道路。回顾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我们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历史学当然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有新的发展。我们不能老是以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丰富史学遗产而沾沾自喜,也不能老是以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终究不如中国人而自我安慰。中国史学要走向世界,不仅需要从外国史学的最新成就中吸取营养,而且在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上需要跟上当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有容德乃大”。一切有用的知识,我们都应该欢迎和吸收,使我国史学永葆青春和活力。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流经历了从近代实证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但后者的地位目前正受到新的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学说,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吸取以往失误教训的基础上,只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新已经过时的观念,一定能够更加发扬光大,保持自己在史学界的主导地位。
    史学的发展依靠史学家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我们已经有了一支优秀的史学队伍。但是从史学发展的要求来说,这支队伍在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实证功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史学队伍一定会更加壮大和优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坛,不仅将涌现一大批学识渊博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将出现当之无愧和闻名于世界的史学大师。
    让我们老中青史学工作者为中国史学的再度辉煌共同努力。
    注释:
    〔1〕康有为:《论语注·为政第二》。
    〔2〕《中国史叙论》,《饮冰室文集》之六。
    〔3〕《新史学》,《饮冰室文集》之九。
    〔4〕转引自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79 年版。
    〔5〕《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庵文集续编》。
    〔6〕《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7〕唐兰:《关于尾右甲刻辞》,《考古社刊》第6期,1936年。
    〔8〕胡适:《介绍几部新出的历史书》,见《古史辨》第2册。又见《胡适日记》1921年8月13日,中华书局1985年版。
    〔9〕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
    〔10〕《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4月27日, 见《古史辨》第一册。
    〔11〕《答刘、胡两先生书》,1923年7月1日,同上书。
    〔12〕《古史辨》第一、二、三、五册由顾颉刚编,第四、六册由罗根泽编,第七册由吕思勉、童书业编。
    〔13〕张荫麟:《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古史辨》第二册。
    〔14〕顾颉刚:《自述整理中国历史意见书》,《古史辨》第一册。
    〔1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册。
    〔16〕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
    〔17〕邓云特:《中国社会经济之“长期停滞”的考察》,《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2卷第4期,1935年。
    〔18〕胡秋原:《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第四版序言,台湾学术出版社1978年版。
    〔19〕《古史辨》第四册序,1933年。
    〔20〕引自白寿彝《要继承这份遗产》,《励耘书屋问学记》代序,三联书店1982年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