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的宏观框架(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01 《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 王树民 参加讨论
古代史学到清代时已入绝境,又因内政腐败,对外军事外交多次失利,政治上的变法要求日盛。于是学术上有经今文学派应时兴起,在政治上有助于变法,在史学上又受西方学术思想传入的影响,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他们提出孔子托古改制说,无形中把孔子降低到与诸子相等的地位,戳破了圣人的外衣,为科学地研究史学扫除了障碍。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人们对于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如李大钊在他写的《史观》中说:“吾兹之所谓历史,非指过去的陈编而言。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诚亦不失为丰富参考的资料,然绝非吾兹之所谓活泼泼的有生命的历史,吾兹所云,乃与‘社会’同质而异观的历史。同一吾人所托以生存的社会,纵以观之,则为历史,横以观之,则为社会。横观则收之于现在,纵观则放之于往古。此之历史,即是社会的时间的性象。一切史的知识,都依他为事实,一切史的研究,都以他为对象,一切史的记录,都为他所占领。他不是僵石,不是朽骨,不是故纸,不是陈编,乃是亘过去、现在、未来,永世生存的人类全生命。”从理论上说,史学的新途径已经明确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是实际的发展并非十分顺利。我们既然有丰富的陈编记载,正需要从基本功夫上作起,不能作一步登天的妄想,这是明如观火的,详论之便不属于史学史的范畴了。 |
- 上一篇: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 下一篇:王国维、陈寅恪史学考据比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