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竹书纪年》非伪书辨(3)

为什么说《竹书》的“431年”是正确的?除了干支纪年为证外,还有《竹书》前1948年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为证。当然“仲康日食”的年代也有争论。现代天文学家提出了前2165、2155、2154、2137、2135、2127、2106、1948年八个年代。董作宾据奥伯尔子和朱文鑫推算的前2137年为基准编写了《中国年历总谱》,与《竹书》所记不合,又是孤证,显然是错误的;而《竹书》所记,不仅证之于天文学家的推算,也证之于唐代历算家一行的《大衍历议》,还证之于《尚书·胤征》、《左传》昭17年所引《夏书》的记录,五证皆合,何疑之有?
    六,朱说:自来简册,俱不详周公薨于何年。《今本》于成王二十一年,书“周文公薨于丰”,而前此成王十三年,书“夏六月,鲁大褅于周公庙”。岂有周公尚存,而鲁已立庙乎?可疑六也。
    周文公亡于成王21年,即前1025年,正好补上古籍的阙如,证明《竹书》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证明朱氏历史知识之浅薄,因为“周公庙”是周公亶父、周公季历之庙,非周文公之庙。该庙当建立于周初,是伯禽代父受封于鲁而帅其子孙祭奠祖先之家庙。查《竹书》商王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等。这就是说,“周公”是指周公亶父、周公季历,非指活着的周文公。
    七,朱说:《书序》云,“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今本》:“成王十年,周文公出居于丰。十一年,王命周平公治东都”,显非事实。可疑七也。
    查《竹书》成王“七年春三月……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成东都;王如东都,诸侯来朝,冬,王归自东都。”“十年,周文公出居于丰。”“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王命周平公(周文公之次子君陈)治东都”。“十四年冬,洛邑告成”。“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二十一年,周文公薨于丰”。《竹书》所记年月日皆有,与事与情皆合理,应是事实。
    再查《周书·周官》:“周公在丰,将设,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这说明周文公在成王十年时,致政老归,“出居于丰”;到了成王二十一年时,“薨于丰”。在这退休的11年中,谁来营建洛邑呢?其次子君陈在成王十一年接替老父的事业是理所当然的了。
    以上三方面的资料对比研究,我们认为“周公既没”是“周公将没”之误。《今本》纠正了《周书》之误,功莫大焉,何疑之有!
    八,朱说:宋鼌氏、陈氏《书目》皆无此书,而《宋志》有“《竹书》三卷”,是亡而复辑之证,可疑八也。
    宋、陈的《书目》无《竹书》,只能说明他们未收录,不能证明《竹书》已佚;而《宋志》有《竹书》就是强证。
    至于《宋志》之《竹书》并非“亡而复辑之证”,其理由请参看“第一条”辨析。
    应补充说明二点:其一,朱右曾本4卷、王国维本2卷、徐文靖本13卷,卷数虽不同,而内容完全一样。既然朱、王亲眼看过、用过这三种《竹书》,为什么还以卷数多少为据否定《竹书》呢?其二,朱氏以此为据说《竹书》亡于宋,请读者查看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的《竹书》辑本,其搜录条文来自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司马光《稽古录》、邵雍《皇极经世》,南宋罗泌《路史》、郑樵《通志》、朱熹《通鉴纲目》、张南轩《经世纪年》、元金履祥《通鉴前编》,明杨慎《杨升庵外集》、刘仲达《鸿书》等等,比比皆证明《竹书》未亡。虽然王国维有意删掉明代的条文,以掩盖真实情况,但他删不掉宋代、元代的条文。这些条文使他们强加给《竹书》的诬辞和诬证,不驳自败。
    九,朱说:凡《史记注》所引“田侯剡立”,“齐桓公杀其君母”,“梁惠成王会齐威王于平阿”,“齐宣王八年,杀其王后”,“秦惠王薨”,“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水经注》所引“郑筑长城,自亥谷以南”,“邺师败邯郸师于平阳。”诸如此类,确是《纪年》古文,而《今本》具轶,可疑九也。
    与《古文》(朱氏辑录本)对照,《今本》何止只缺8条, 而是缺少88条。但是,《今本》却有737条为《古文》所无, 两本重复的却有317条。在重复的各条中,《今本》皆较《古文》系统而完整, 因而其可信程度和史料价值也较高。
    例如,《古文》认为夏代“用岁四七一年”,《今本》则纠正其错误,计算为431年。《古文》认为商代“用岁四九六年”, 《今本》则纠正其错误,计算为508年。《古文》认为西周“凡二五七年”, 《今本》则纠正其错误,计算为280年。 《古文》认为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亡“用岁二七三年”,《今本》则纠正其错误,计算为253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