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史学基地要办出特色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少而精的高水平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设立了近50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其中,历史学基地共20个。再加上虽未列为“基地”,但同样有颇强实力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单位,全国高校中历史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呈现出激烈竞争,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在这种态势下,要建设好史学基地,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
    为什么要强调史学基地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首先,这是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要求的需要。国家教委在建设文科基地的文件中,对人才培养规格有一个总的统一的要求,指出“基地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个总的要求下,各个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是千人一面,而应是各具特色。拿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人才来说,有的人可能较长于理论思维,有的则长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及历史资料的发掘考订;有的善于对历史作宏观的观察和概括,有的则更有兴趣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局部的抉微和剖析;有的人对历史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感,对现实问题有很强的历史感,但也有的人也许愿意用毕生的精力,去钻研一些表面上似乎离现实稍远,但实际上却是对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的学术问题。只有这种不同规格的人才集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时代坚强而有战斗力的史学队伍。
    其次,这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历史学是个大学科,就其所涉及的时间和地域来说,是古、今、中、外;就其所包含的领域来说,则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兼收并容。任何一个单位,要在各个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都处于领先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每一个基地都只能选择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下大力气,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作出学术贡献,力争成为这些方面、这些领域的权威单位。这样,全国合在一起,学科建设也就会有大的进步。
    最后,这也是对现状的承认和尊重。事实上,所谓“特色”,往往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的长期积累,自然形成的。我不大赞成对复杂的学术状况的评估,也象对流行歌曲或所谓“歌星”一样,搞什么“排行榜”,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如此等等。前面说过,任何一个单位,在历史学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单位和单位之间,学术水平和学术力量自然有相对强些和弱些的区别,但恐怕更重要的,是每个单位往往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条件,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形成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色,才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正确的途径。
    (二)
    史学基地办出特色,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努力,需要做许多扎实而细致的工作。这里只是就如何办出特色的几个较重要的问题说一点自己的粗浅想法。
    要办出特色,首先要选准选好自己在学科建设上的主攻方向。在选择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时,主要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本单位的原有基础;二是这个方向在现实生活和学科发展中的意义;三是有没有实现此目标和任务的必要客观条件。主攻方向的选定,实际上是确定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的长远战略目标,应该十分慎重,而且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一旦选定之后,就要调动各种手段,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围绕主攻方向开展学术活动。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工作,就是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与确定或大或小的研究课题。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只有通过大大小小的研究课题才能具体体现出来;也只有各项研究课题的不断完成,才能形成基地的学术特色。
    要办出特色,还必须有几位确有学术专长的学科带头人。人不在多,但要确实在学术上有发言权,能出思想,出主意,又有群众威信,名符其实地在学科建设上起“带头”的作用。基地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是在这几位学术带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人们往往慨叹现在集体研究项目不大好组织。确实有这个问题。特别是用行政的命令的办法去组织集体的学术研究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不易成功。但如果有好的学术带头人来组织,则情况就会有很大不同。当然,在组织集体研究项目时,学术带头人不仅要起学术指导的作用,而且作风要民主,办事要公道,而且要定期完成阶段性成果,使得参加者能够得到与其所付出的劳动相应的收获。
    要办出特色,还要特别注意形成一个年青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术群体。各个史学基地之间,应该有竞争。这种竞争,主要的当然是学术水平的竞争,而归根结底,则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年青学术群体的竞争。哪个单位形成了一个政治、业务素质都很好的年青学术群体,那里就有生气,就有发展的后劲。如果只靠少数几个“名教授”撑门面,而不用很大的力气去培养年青的学术群体,那到一定时候,就会感到捉襟见肘,底气不足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