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4)

五、中国口述史学发展的障碍和前景展望
    虽然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口述史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口述史学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尤其在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方面。中国口述史学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很多历史工作者不了解口述史学是什么东西。传统的史学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史料的考据和辨伪之上,以期重建过去的历史。他们对文献记录深信不疑,而对从实地作业而获得的口述凭证却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口述资料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它们极容易受时间流逝和个人情绪的影响,而对口述资料嗤之以鼻。确实,文献资料有不受后来历史事件影响,不随时间流逝而转变等优势,这些情况对口述访谈中的受访者来说可能会发生,但是文献有时不完全、不准确,甚至具欺骗性,因为毕竟这些文献资料也是人记录的,既然这样,其中肯定渗透着作者的个人意识和看法。至于访谈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口述者与采访者的个人偏见,怀旧的情绪,童年的不幸遭遇,对亲人的感情,健康的妨碍等影响口述资料可靠性的因素,通过训练有素的访问者的开导和提示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笔者觉得关键的是历史工作者们首先应该摆脱传统观念,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来验证口述资料的可靠性,也就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坐而论道的习惯。正好,口述史学便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使我们将田野作业和书斋作业结合起来,我想这样的历史才是更真的历史。
    第二个面临的问题便是在操作上缺乏正规的指导。尽管国内有部分历史工作者和研究机构在从事口述史学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这对于口述史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国内的同行根本没有正式的机会进行交流(惟一可能的只是通过刊物上的文章),尤其是在发展构想上缺乏沟通。而且,口述史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适当的培训是相当必要的,可是国内却没有一个这样的研讨班或培训班。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在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诸如没有考虑专利权问题,访谈的主题经常偏离,受访者不愿坦诚地叙述。很显然,这些问题在专业的口述历史学家身上是很少遇到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口述史学对研究者的要求是相当之高的。笔者觉得上述两个问题是中国口述史学将来发展所急需解决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缺乏、缺乏群众基础等等。口述史学在中国历史研究的诸多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首先,在现代史和当代史方面的运用是非常显著的。现代和当代史的文献资料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仍有不少侧面属于“处女地”。而且这段历史离现在还比较近,当事人或目击者还有回忆的能力。如果不抓紧时间的话,这样的“活历史”都将一去不复返。比如抗日战争、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运用口述史学方法的重要选择。它突破了传统的方法,使得历史的“重塑”更加形象和真实。
    第二,民族学的研究也可采用口述史学的方法。田纳西州菲斯克大学图书馆开设了美国黑人口述史学项目,并且得到了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会的财政资助。该项目的目的是“借助录制各居民阶层代表人士的谈话记录,他们能够提供生动的各种各样美国黑人的生活的情报,以补充美国黑人的历史和文化的空白”。[7] 口述史学在我国的民族研究中也将会有很大的前途。我国有56个民族,有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未留下什么书面材料。对于这些民族来说,他们本民族文化的精髓都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保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中。而且,目前很多少数民族研究的成果过于陈旧,比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民族,关于这个民族的资料大部分是刚解放时,国家就全国范围内所做的少数民族调查的汇编资料而成。当然,也出了几部专著,不过笔者觉得它们对鄂伦春民族的现代研究是很肤浅的。所以,如何更真切地反映鄂伦春民族的历史,口述史学方法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应用于社区史研究,也就是国内所称的地方历史研究。所谓“社区”可被大略地定义为有共同身份的一群人,他们或居住在同一区域,或属同一种族,或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同属有组织的无党派人士,或有相同的职业。[8]。社区的口述研究, 不仅有利于自身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且为口述史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一般来说,官方对于普通社区和人民的记载是有限的,他们很少受到别人的注意。而这一方法的运用必将引起他们的兴趣,正如国际口述历史学界权威、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保罗·汤普逊所说:“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与现实相联系。”[9]
    第四,在我国灾难史研究中将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国是一个多灾多害的国家,解放以后,每年都有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全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和占全国2/3以上的工农业处于洪水和其他灾害的威胁之下。[10]比如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中地区损失巨大, 唐山市被夷为一片废墟,人员伤亡惨重。经历过这场大地震的当事人当他们即将离开人世时,都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告诉自己的后代。而口述史学恰好提供了大量对这些事件的主观、个人的感受:在洪灾中是什么感受、在火灾中是什么感受,在集中营中面对死亡又是什么感受。口述历史学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询问受访者,询问他们过去从未想到的问题,激起人们对过去被遗忘或忽视历史的重新理解”。[11]
    当然,口述史学还可应用于妇女史、家族史、艺术史、城市建筑史、人口史、儿童史、体育史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因为随着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化,历史学家们开始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社会上层人物的那种精英历史观,而要求重视下层平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并撰写有关他们的历史。
    面对着上述中国口述史学的成就与困难,以后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正如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前任主席威廉·W ·莫斯所说的:“口述史学要对历史学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就必须使自己彻底地被人们所了解,并接受严峻的考验。”[1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