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殷墟考古七十年的主要收获(3)

关于这三组基址的作用,据发掘者推测,甲组是居住用的,乙、丙两组可能作宗庙及其他祭祀用的。关于各组基址的年代,由于资料不足,很难作出准确的推测(注: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乙编·殷墟建筑遗存》,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台湾台北,1959年。)。
    1987年,在乙组基址南约200米处发掘了一座基址,占地约5000平方米,呈凹字形,北西南三面各一排,缺口向东。南排基址长约75米,宽约7.5米。西排基址长50米,宽约7.5米。北排基址长约60米,宽约14.5米。这三排基址都有排列整齐的擎檐柱。北排基址是主要建筑,有排列整齐的东西向的柱洞三排,以卵石为础,有三个向南的门道,门道宽约2米,门道间宽约4.3米,门道两侧排列础石。中间一个门道两边埋有两个陶罐,东边罐内有一铜盉,盉鋬有“武父乙”3字。西边一个门道之西,地下有两个东西并列的祭祀坑,坑内各埋砍头人架3具,人腿部有陶器碎片。铜盉上的铭文“武父乙”是指武丁的父亲小乙,故此建筑应不晚于武丁时期(注:郑振香:《安阳殷墟大型宫殿基址的发掘》,《文物天地》1990年第2期。)。
    1976-1985年,在小屯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发掘到殷代房基多座,灰坑、窖穴160多个,墓葬20多座,祭祀坑7座,著名的妇好墓也发现于此。四十多座房基中,保存较好的有十多座,都是地面建筑,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基面上有数量不等的柱洞,门道向东或向南。其中保存较好的是F7,呈长方形,长15米,宽9米,东边南段向外凸出,应为门道。基面上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四排。
    1975年在小屯村东北(妇好墓东约100米)发掘到两座房子都是地穴式的,挖在废弃的夯土基址上,其中一座F11内有用于雕刻的玉石料、磨石等,可能是一座制玉器作坊。
    1973年在小屯村南发掘到夯土基址8座、灰坑120个,主要收获是发掘到5000余片刻字甲骨(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科学出版社,1995年。)。
    1992年在小屯东南、花园庄东北上述凹字形基址西南约200米处发掘到几座夯土基址,其中一座保存较好,呈长条形,有柱础。
    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100余米、殷墟博物苑南400米的公路上(正在濠沟内侧)发掘了一个甲骨坑,内埋大量刻字甲骨。过去发现的刻辞甲骨都在小屯村一带,这儿离小屯村约400米,是一个新的地点。当然,它仍在宫殿区范围内。
    1986-1987年在花园庄西南(濠沟西南角内侧)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发掘到灰坑33个、墓葬13座,其中H27是一个大型灰坑,面积约150平方米。坑内有大量的废骨料,大部分是牛骨,还有少数猪、狗骨和鹿角。牛骨有头骨、下颌骨、脊柱、肋骨及盆骨等,大多数骨上无加工痕,经切割的占极少数,推测附近应有制骨作坊。这里是堆放废料处,此坑时代在三期晚到四期早(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6-1987年安阳花园庄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
    殷墟宫殿区正在小屯、花园庄两村地下,从目前发现情况看,夯土建筑主要分布在北半部,即小屯村范围内。花园庄范围内部分地区经过钻探,除靠近小屯村处有夯土基址外,其他地方为空地或墓葬,还有就是骨料坑,在南部尚未发现夯土遗迹。
    四、王陵区大墓及祭祀坑
    西北岗是殷代王陵区,它位于洹河北侧的武官村和侯家庄村北约800米处的高地上,经过近几十年的钻探和发掘,对西北岗王陵区的范围和布局已有了大致地了解。
    王陵区东西长药450米,南北宽约250米,其东界在武官大墓东约50米处,西界在M1500和M1217大墓之西侧,北界在M1500大墓与武官大墓北约50米处,南界不太整齐,约在M260南约50-60米处。王陵区可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是大墓区,只有少量小墓,东区以祭祀坑为主,但也有几座大墓。东区可分南北两部分,其南部全是祭祀坑,北部则既有大墓也有祭祀坑。
    大墓分布在东西两区,西区有四条墓道的大墓7座,未完成大墓1座,还有形制较小的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这些大墓形成四列,一南一北地排列着,南边3座大墓压着北边3座大墓,M1217的东墓道打破WBM1的南墓道。东区有大墓5座,武官大墓在东北角,M1400在西北角,M1433和M1129这两座两条墓道的墓分别在M1400的西北和西南,一条墓道的M260则在M1400南约50米处。
    这些大墓全都遭到不止一次的盗掘,故墓中所余物品极少。这些墓规模巨大,有很长的墓道、很深的墓室和大的椁室。椁室呈方形、长方形和亚字形。墓室四侧或两侧有坡形或阶梯形的墓道,墓底有一个或几个腰坑,墓中除残留的随葬品外,还有殉人及作祭祀用的人牲和牺牲。
    关于这些大墓的年代,一般认为大部分墓是属于武丁及其以后各王的,但对某些墓的时代尚有争议。(注:参见梁思永、高去寻编写的《侯家庄》各大墓的发掘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台湾台北);另见郭宝钧:《一九五○年春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第五册,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殷墟259、260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杨锡璋:《安阳殷墟西北岗大墓分期及有关问题》,《中原文物》1981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