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领域理论研究包括对客观历史过程的历史理论研究和对历史学自身反思性研究的史学理论。本文所述涵盖的面既广,涉及内容又多,故只能以极粗的线条为近20余年来中国(不包括台港澳)史学领域理论研究发展情况,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疏漏之处,当所难免,尚祈大家鉴谅并赐教。 20年来史学领域理论研究大体包括;对“文革”前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命题研究的深入,拓展与突破;史学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文革”前史学理论命题研究的拓展、突破;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史学理论史研究的开展与深入。 一、马克思主义传统历史理论命题研究的深入、拓展与突破 1.社会形态理论。 文革前,人类历史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五形态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用郭沫若的话说:“在今天是无可争辨的事实了”(注:郭沫若:《奴隶制时代》。)。新时期以来,仍有不少学者坚持五形态说。有的学者基本坚持五形态说,但在常规性形式之外,又附以各种变异性形式。更有相当多学者对五形态说提出质疑。理由是其一,从历史事实本身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大的民族完整地经历了五种形态;其二,五形态说并非马克思提出的,而主要是斯大林提出的,最多可追溯到列宁、恩格斯。也有学者认为,即使是马克思提出的,也只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一家之言,仍可以根据事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向重新加以探讨。因为否定五形态说并不等于否定人类历史发展存在基本规律。于是出现了吴大琨的六形态说。胡钟达的四形态说。罗荣渠根据一元多线说勾划出的社会发展图式大体同于四形态说,也不尽然。还有许多青年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三形态说。更有学者提出,划分社会形态可以采取多种标准,既可以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作标准,也可以按社会经济形式作标准,也可以根据人的发展状况作标准,还可以按照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作标准,这样便可以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多角度、多侧面的阶段划分,等等。在社会形态理论研究上,新时期较文革前可以说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对社会形态发展真正根据基本历史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以作出言之有据的理论概括,则嫌不足。与社会形态探讨相关连,学者们还对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探讨。还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历史规律以及历史规律论和历史选择论的关系。 2.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问题20年代便已开始探讨。50年代提出的见解有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社会说、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特殊经济形态说、铜器时代的部民社会说。新时期除有些学者继续坚持并发挥以前的一些见解外,又提出了各种新的见解,如左文华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混合形态说;庞卓恒等的东方型封建社会说;赵俪生的奴隶制社会与封建制社会的混合形志说,即“互相粘连”说;吴大琨的原始社会后、奴隶社会前的独立生产方式说;于可、王敦书的前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的特大混合形坊说;赵克尧等的前资本主义各阶段社会依附说。佘树声的从确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看亚细亚生产方式说。还有学者提出亚细亚发展方式不过是马克思在长期探索历史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一个假说,并非是一个科学概念。新时期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以前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照我看,依据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各国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研究以得出相应结论,比争辩这个概念,将会更加有益于历史研究的。 3.中国历史分期的理论研究。文革以前对中国古代历史分散的理论探讨,主要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分期,当时提出的有西周封建说、春秋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说。新时期梁作干继续沿着原先的基本思路,但运用中外历史比较方法,在1982年提出了东晋封建说。1988年,否定中国存在奴隶制的朱春荣认为原始社会解体后,中国经历了宗法奴役制社会、国家贵族所有制社会,到中唐进入封建社会。田昌五则认为中国古代经历的是洪荒时代,族邦时代和帝制时代。更有年青学者提出先秦是世袭社会,秦汉至晚清是选举社会。对于中国近代史, “文革”前基本上看作是革命史, 对1840 到1919年的近代历史已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八大事件的固定框架,新时期则有学者提出四个阶梯说等,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已引起史学界重视。 4.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文革前不少学者已对此各自作了一些探讨。新时期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规模更大,论著更多,角度更新,而且不同意见之间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对于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看法。新见解至少有:其一,董楚平等认为农民战争的破坏及其对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保护,打断了封建化进程,是导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其二,陈平等则从稳定性最高、进化度最小的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来寻找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其三,金观涛等用控制论系统论方法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结构,提出超稳定系统假说,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停滞;其四,刘昶则从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完成封建化去探求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其五,程洪等正好相反,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延续了封建社会的寿命;其六,傅筑夫等认为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以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解释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处于迟滞状态;其七,胡如雷等则认为地主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它极富弹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以上各种见解,有些相互对立。其中许多见解都受到不同见解的批评。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不过是一个假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