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的比较中,看出《春秋事语》一书结构、性质方面的特点。《公》、《谷》两书都致力于对“微言大义”的探讨和辩证,故宋人称其为经学,《左传》才是史学。《春秋事语》论史多从政治利害得失为着眼点,对一字之褒贬一类问题毫不涉及,所以它和《左传》相近,和《公》、《谷》则相差较远。 战国时《春秋》之学获得了很大发展,有关的作品想必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主要有所谓的《春秋》三传和《国语》。从这几种著作也能看出当时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荀子·劝学》云:“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看来侧重于讲《春秋》微言大义的风气很盛,《公》、《谷》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书引用很多人的作品,表示当时属于这一学派的名家其阵容颇为强大。两书在西汉时成为今文经,并取得了官学的地位。司马迁站在维护史学的立场上而对今文经的《春秋》之学展开了批评,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他指出今文经只知推求《春秋》之义,对于探究历史的终始、盛衰则置之不顾,因而他倾向于“古文”和《春秋》、《国语》。《春秋事语》不属于“儒者断其义”一类的作品,而且对讲述历史很注重前后因果关系,即所谓能“综其终始”者。在西汉时此书不会归入今文经《春秋》示范畴似乎是不成问题的。此书的发现,使我们对战国史学的发展状况增添了更多的了解。 注释: 〔1〕张政烺《春秋事语解题》,《文物》1977年第1期。 〔2〕罗振玉《贞松老人遗稿甲集》。 〔3〕《太平御览》卷413引。 〔4〕《汉武梁祠画像题榜字》,有正书局石印本。 〔5〕徐彦《春秋公羊注疏》卷一注引。 〔6〕徐彦《春秋公羊注疏》序注引。 〔7〕〔8〕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俞序》注。 〔9〕沈钦韩《汉书疏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