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家在世界各地都先后出现过。在此我想归纳各种出现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特性(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特殊的)和大家讨论一下,看是否能总结出一些道理来。表中我只举了几个例子,有些例子年代的并列并不表示它们是同时代,例子之间没有同时代的相互关系,只是帮助大家记忆年代而已。 (一) 我把古代国家形成大体分成四类,每类有些阶段性,但阶段并不一定是延续的,有跳过某个阶段的,有中间长期某个阶段不出现的,有的类型到了某个时期不再发展了,各种情况都有。每一种例子都是一个个例,互相之间不一定有演化关系,也并不一定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我把古代国家分成四种形态,是从一个离国家形态还远的叫作“复杂社会”讲起;第二种形态是“初期的国家”,这是国家前面的、不是组织得很紧密的国家;然后是正规的国家形态;最后国家扩张为帝国。这四种形态没有一定的演化,但有一个扩张领域的过程。国家是当作一个政治体,但是为什么第一阶段我说是“复杂社会”,而不说是“国家”呢?因为第一阶段它的政治权力不高,所以把它叫作一个“社会”。以上是几个定义。 1.复杂社会 复杂社会前面还应有一段演化的过程,那就是从简单社会转变为复杂社会的演化。若干个有别的群,不管是社群或是社区(一个社区可能就是一个小村落,一个社群就是一个小的群落),由于它们居住的相近(有五六个,七八个,十来个……),其活动范围在一个地区里,它们会逐渐发生接触和融合,这样终于会有一个群变成超级的群。这个超级群就可能是一个复杂社会了。为什么复杂呢?群与群之间不完全具有同样的功能,就像白人刚刚进入非洲之前的非洲,或者说是在美洲历史上反映出来的一些群。在这些村落的群里,每个村落里不一定有不同的职业,但许多不同村落各自操不同职业,有的打鱼,有的打猎,彼此可能就有了交换关系,所以在一个村落群里面的各个村落就有了功能上的分工。另一个可能性:在超级村落里面有一个带头的村落,我们把这个带头村落叫作村落的中心,这一个群少至五六个多则10来个村落。这个群体的范围就不小了。所以它在纵的方面表现为承袭现象,横的方面它具有功能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复杂社会。 我们再看看表中的几个例子,这些例子是从西向东排列的(表中没包括中国,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表中第一行是埃及。埃及的复杂社会应当是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分布在尼罗河流域。这个河流的特点是两边河岸都是高高的石灰岩山林,河谷平原非常狭隘,北方河口地方才有一个三角洲。在这个灌溉平原上,上面有一串瀑布和峡谷,不能航行。从第一号瀑布往下走到河口,距离不远,但中间有20~30个“州”。州这个词(nom)来自法语。一个Nom大概就是一群村落,它们有些共同的事业,它们大概共同合作把这个灌溉系统做好,是一个共同协调的组织。一个尼罗河流域有20~30个州,所以可以想像每个州相当小。可是他们逐渐合并,合并成稍微大一点的复杂社会,我们可以称之为区。一个区内有中心城市,下面有州,州下面有若干村,这已经变成了三级制组织。一个地区大致有一个地方神,有的是兽头人身的神——这是他们群体的标志。这些神有着不同的名字,是人们的保护神。在区内中心城市往往会有一个神庙,作为他们共同崇拜的中心。这个庙本身具有团结这个复杂社会的功能。它吸引所有附近复杂社会的成员去那里聚会。这就是埃及的复杂社会。 从北非的埃及,稍微移动,我们走到了地中海。 地中海爱琴海有许多小岛。爱琴海的半岛——希腊半岛,本身也不大。爱琴海里的小岛以及希腊半岛尖端至地中海东岸海域上有许多小岛。在公元前2700~2800年左右,有一个米诺斯文化,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有地方色彩的文化,是体现了诸岛屿共性的一个文化。这片海域上,几个小岛之间可以航行。他们共有一个小的文化传统。这几个小岛里有一个中心(即米诺斯岛),岛上发现一个大型公共建筑,以前被叫作宫殿,现在看不见得是宫殿,因为米诺斯最主要的象征是迷宫和牛神,迷宫不一定是统治中心,恐怕也是礼仪中心。 这一串小岛的总人口并不多,因为岛很小,他们之间有商业交往。往北走时,南部岛屿要在靠北部的岛上停停,往东走去亚洲大陆时也要在海湾处靠泊,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互助互依关系。有时他们要组织一个船队,从别处运来粮食,有时他们也会作海盗,劫掠别的地方的村落。这也是生活的共同体了。 再往东是两河流域,这是由两条大河包起来的地区。北边的是底格里斯河,南边的是幼发拉底河,它们的发源地很远,到了流域中部两条河相隔不过20里,然后又岔开,到河口又接近了。所以两条河包围的这块地区就是狭义的两河,真正的翻译应叫“河中”(如同我国汉朝的“河中”一样)。 这个地区考古发现至少有两个代表,欧贝德(Ubaid)和乌尔(Ur)。欧贝德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周围有一些小村落环绕,这样大的村落里面也有相当大的公共建筑,而且还有一个人造的土山(当然这个人造土山与后来的相比并不太大)。这些村落也必须彼此合作:两河之间的地区除了泥土还是泥土,它是由两条河冲积形成的。在新石器时代石料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他们从旁边的扎格罗斯(Zagros)山(今天伊拉克北部的界山)取燧石。他们共同开采石料,共同使用,当然他们也合作开凿一些灌溉系统,调节旱涝。 再往东走到了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2300年以后,有一种哈拉帕文化,分布在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维持的年代不算长,但很兴盛,文化水平相当高,后来却消失不见了,其原因尚不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有很大的遗址:高地一边有用于防卫和管理的建筑物;低地一边是商业和居住的地区。管理的一边有相当考究的神庙,居住一边有相当大的交易市场。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不错的:有公共浴池和用于防卫的碉堡及谷仓。现在在印度河流域有好几百个哈拉帕文化遗址,大小都有,可以分出三个等级,最大的是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a),也有很小的。它们之间只有大小之别,而布局大致都很相似:高的一边是宗庙与礼仪中心,矮的一边是市场和居住区,从仪礼具有的重要地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复杂社会。 从以上这四种复杂社会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点:复杂社会是社区、社群的复合体。因为有某种社会功能上的需求而合作,合作之后有了等级关系。但是这种等级关系不一定是必然的。有些非洲和美洲的复杂社会是没有等级的:一串村落有20~30个,没有酋长,可是他们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群。本地文化在这个群体中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明显的区域性文化。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中国考古学大师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观点。苏先生的理论其实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