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试论竹简《文子》与今本《文子》的关系(2)

4.竹简本中的一些思想为今本所误解。
    简文:[平王]曰:“吾闻古圣立天下,以道立天下[2262]何?”文子曰:“执一无为”。平王曰[0564]文子曰[2360]:“(天)地大器也,不可执,不可为,为者贩(败),执者失。[0870]是以圣王执一者,见小也。无为者[0593]下正。”平王曰:“见小守静奈何?”文子曰[0775]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0908]
    今文:文子问曰:“古之王者以道莅天下,为之奈何?”老子曰:“执一无为,因天地之变化。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执者,见小也,见小故不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今本中的“天下大器也”,在竹简文中是“天地大器也”。此处是不是竹简文抄录有误呢?恐怕不是。“地”与“下”在字形上相去甚远,抄错的可能性不大。帛书《老子》中的“可以为天地母”,在通行本中都改成了“可以为天下母”,意义大变。《老子》中说“天大,地大”,但同时强调“道先天地”,将天地称作仅次于道的“大器”未尝不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竹简《文子》认为天地是“不可执,不可为。执者失,为者败”的大器是有根据的,而且正好与今本中的“因天地之变化”语义相连贯,很可能“因天地之变化”为原书中的内容。今本却把“天地大器也”改成了“天下大器也”,不仅和上下文相脱节,也使语义含混不明。什么才能称得上“天下大器”呢?今本并没有交待。
    这个假设或许不是臆断。《管子·心术下》云:“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与之同光,天地与之同理。”可见“执一”与“天地”有密切关系。《荀子·尧问》也说:“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更明确地把“执一”和“天地”联在一起。在《荀子》中,这是舜回答尧的问题时所说。竹简《文子》却认为:“天地大器也,不可执,不可为。执者败,为者失。”反映了道家“因天地,顺自然”的一贯思想,我们甚至可以把《文子》中的这句话看做是《荀子·尧问》中“执一如天地”的反命题。今本《文子》显然没有理解“天地大器也”的含义,而改成了“天下大器也”。另外,今本《文子》中言:“见小,故不能成其大功”,在竹简文中却是:“见小故能成其大功”,意思正好相反。《老子》云“正言若反”,通行本《老子》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弱曰强。”王弼注:“为治之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曰明。”足见《老子》的本义是由“见小”而“成其大功”。竹简文中以“见小”解释“执一”,以“守静”解释“无为”,更可证竹简文“天地大器也,不可执,不可为”不误。今本《文子》却认为:“见小,故不能成其大功。”正如李学勤先生所指出的:“这说明改窜者不曾看懂《文子》原文。”〔2〕
    5.今本中有有意添加的衍文。
    简文:[平王]曰:“人主唯(虽)贤,而曹(遭)淫暴之世,以一[0880]
    今文:平王问文子曰:“吾闻子得道于老聃。今贤人虽有道,而遭淫乱之世。以一人之权,而欲化久乱之民,其庸能乎?”
    今本中把“人主唯(虽)贤”改为:“人主虽有道”。虽然保留了“平王问文子”,但加入了“吾闻子得道于老聃”,以特意突出老聃。
    6.竹简文中有少量内容与今本《道原》、《精诚》、《微明》、《自然》等篇的部分内容相似而不同,另有相当内容不见于今本。
    简文:毋刑(形)、无声、万物□[2481]
    今文: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有形则有声,无形则无声,有形产于无形。故无形者,有形之始也。(《道原》)
    简文:下,先始于后,大始于小,多始于少。[0899]
    今文: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精诚》)
    简文:令远者来,令□□□□□[0818]
    今文:近者悦,远者来。与民同欲即和。(《微明》)
    简文:江海以道为百谷王,故能长久功。[0916]
    今文:江海近于道,故能长久与天地相保。(《自然》)
    以上所述足证竹简本与今本在内容上虽然有一致之处,但很多地方相去甚远。而且,二者在形式上更是大异而小同:
    7.竹简文中的单字词在今本中成了复合词。
    简文:产于有,始于弱而成于强,始于柔[0581]于短而成于长,始于寡而成于众[2331]
    今文:夫道原产有始,始于柔弱,成于刚强;始于短寡,成于众长。
    8.整个竹简《文子》行文都比较自由,和问答体的格式相一致。今本则讲究对仗、排比,注意用词的雕饰,是纯粹的书面语言。

(责任编辑:admin)